只为完成女儿的遗愿

山东商报 2018-06-13 14:06 大字

舒平说,她和女儿于娟是一个人,舒平种树,就是女儿于娟在种树舒平说,她和女儿于娟是一个人,舒平种树,就是女儿于娟在种树到曲阜市吴村镇龙尾庄种树七年,舒平包下了一万多亩山体,让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升到了70%。

去年舒平又包下了邻村丁庄村的四千多亩山体。

她的打算是,济宁有12个县区,哪里有荒山,今后她就去哪里种树。

因为舒平就是于娟,舒平在种树,就是于娟在种树。

文/图记者陈晨实习生罗艳毛延钊

借住在村民家

亚麻料的长袖,宽松的长裤,白色的运动鞋,浅色的草帽,长及腰部的头发在脖颈处套了一个发圈,单肩背着一个格子挎包,黝黑的皮肤,未曾修缮的双眉下,笑起来会有皱纹的双眼。这就是如今的舒平,这就是63岁的舒平。

舒平一想到自己刚来龙尾庄那会儿,居然还穿着高跟鞋,便笑出了声。

2007年国庆节过后,丈夫把舒平送到了龙尾庄,两天后丈夫返回上海照顾外孙。紧接着于娟两个大学同学的父母从济宁赶来,陪着舒平在龙尾庄住了下来。

“之前在这里买了一块地,但上下山不太方便,我就住进了村民家里。”舒平说,这几年她就是这么住过来的,走到哪里,就找个就近的村民家住下来。去年舒平来到了紧邻的丁庄村,同样选择住在了村民家里。

孔祥静是丁庄村的村民,丈夫外出打工,儿子在外地上学,家里就她一个人住。孔祥静家挨着村委会,又靠近上山的路,她家便成了舒平住宿的最佳选择。

丁庄村三面环山,村书记丁庆楼说,村里的山,山体面积约6000亩,“舒平自己承包了4000多亩。”丁庆楼早已听过舒平在邻村包山种树的事。想起七年前,龙尾庄的山,植被覆盖率是低于丁庄村的,但经过这七年,丁庄村落后了不少。所以当舒平找到丁庆楼,提出自己想包丁庄村的山种树时,丁庆楼“受宠若惊”。

种树是公益的

其实舒平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刚到龙尾庄那会儿,她有亲朋好友陪着。后来她和于娟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志愿者,大家都愿意来帮着种树。

舒平种的树,是公益的。包山、育种、栽树,这些钱都是舒平和于娟的丈夫出的。甚至请村民帮忙上山种树或浇水时,舒平还会付给他们工钱。“之前我们家的条件还是挺不错的,现在不行了。”舒平笑着说。

刚开始学习种树那会儿,舒平还曾闹过不少笑话。“我看着村民把树苗种上后,会上去踩一下填到树坑里的土。”舒平说,看到村民踩,她也跟着踩。后来她才知道,这个踩并非随便踩,而是需要把树苗往上提一下,给树根留一些呼吸的空间,“轻轻地踩,别把土给踩实了,让树根无法呼吸。”

九个山头上的树在逐年增多,前来栽树种树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春节过后到4月19日,每年的秋末到冬天结冰之前,是舒平和大家的种树时期。

“4月19日是于娟的忌日。”舒平抿了一下嘴角,接着说道,于娟去世前,曾在病房中写过抗癌日记,后来这些笔记被出版成书,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于娟的事,知道了于娟想要回乡种树的心愿,进而知道了目前舒平正在替于娟实现这个心愿。

很多人自发加入

听了舒平和于娟的故事后,有人提议舒平和大家一起种下的树叫“挪威森林”。后来于娟在复旦大学的教授建议,叫这片树林为“复生能源林”。“有三个意思,一是象征着于娟的重生,二是有周而复始的意思,三是纪念于娟,她是复旦的学生。”舒平解释说。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这里种树。舒平说,树苗由她来免费提供,后续树木的管理问题也由她和志愿者团队来完成。就这样,有怀着孕的准妈妈前来种树,有爷爷奶奶带着小孙女来种树,甚至一个福建的小伙子,赶在妻子生产前一日来种树,就是为着能让这棵树和即将出生的宝宝一起成长。

舒平笑着说,他们把“挪威森林”当做这片山林的小名。除曲阜外,在宝鸡、济南等地,甚至包括挪威、英国、美国等七八个国家,共有三十多个“挪威森林”。

“很多人从外地赶来,他们想继续种树,但路程又太远。”舒平说,有人提议,想在当地种下一片“挪威森林”,“只要有利于环保,我怎么会不同意呢?”外地的“挪威森林”有大有小,舒平说,哪怕只有一棵树,这是大家为于娟种下的,也是为大自然种下的,她都愿意免费提供树种和树苗。

哪有荒山就去哪

每年春天,舒平和大家一起在山上种下两万棵树苗,其中主要的树木是黄连树,“存活率能达到60%-70%。”舒平说,黄连树不仅耐旱,能绿化荒田,它的树叶能做成茶叶,树皮还可以提炼草药,“这种树也是当初于娟研究课题里的树木。”

龙尾庄的九个山头,由一条五公里的山路连接而成。从上海回到曲阜时,除了爬山查看山上的树木外,舒平会沿着这条山路,从头走到尾。“带着一个馒头和一样水果,这是午饭。等下午四点太阳开始下山后,我也开始下山。”舒平说,于娟生前曾说过,她想被埋葬在这片树林里。但至今于娟已经去世7年,家人一直没有把她的骨灰移葬过来。

“如果于娟看见我每天中午只啃一个馒头,她肯定受不了。”舒平说,她不想让于娟看到自己种树的辛苦,她想等树林种好后,再和其他家人商量,把于娟移葬过来,“想着女儿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完美的森林。”

常有人因为种下这片树林而向舒平表达感谢,舒平说,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济宁有12个县区,我今后的打算是哪里有荒山,我就去哪里种树。”舒平和于娟是一个人,舒平种树,就是于娟在种树。

新闻推荐

曲阜46名参保人员率先 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曲阜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率先在该市启动实施。截至目前,曲阜市共有约7.3万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于其...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