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印章、古法木雕等精湛技艺,让参观者爱不释手“孔孟匠心”受追捧,这个得点赞
邹鲁《笄礼》表演现场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文创衍生品亮相文博会。
本报记者马辉通讯员步瑶发自深圳
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通过创意的翅膀,在文化创意中交相辉映,不断升华。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孔孟匠人坚守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卓越技艺。在新时代,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赋予这些文化新的生命力。文博会上,印章、木雕、鲁锦等十多种来自孔孟之乡的非遗代表技艺,闪亮深圳。
小小一方印章
一年卖出上亿元
“印者,信也。”在古代,印章用作取信之物,时至今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延续,这门“老手艺”也传承了下来。山东展厅的一角,来自曲阜孔府印阁的篆刻师张国亮,正在专注地雕刻一枚印章,不少人悄然围在一旁静观……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印章,孔府印阁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每年有近500万枚印章销往全国各地,年创产值突破1亿元。
孔府印阁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做成一件印章成品,要经过切割、抛光、上蜡、印底篆刻等多道工序。即使是工艺最简单的印章,也要经过十多道工序的打磨,稍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不止。而这么多道工序,只有切割原石是由机器完成,其他工序都是依靠手工。
刘鹏说,印章在当下,已经不仅是一种凭信和符节,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代又一代的印人孜孜不倦地默默传承,使之经久不衰,延续千年。对于个人而言,姓名印可以代替签名成为一个人的代言。闲章可以作为收藏品,同时也是书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们现在将印章的销售拓展到了网上,但传统手艺的产业化并不等同于商品化,不能粗制滥造,而要精雕细琢,只有接续好传统文化的薪火,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手艺。”刘鹏告诉记者,希望借助深圳文博会,能让更多朋友认识孔府印阁,认识曲阜的印章。
邹鲁《笄礼》表演
现场围个水泄不通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10日下午,文博会济宁展厅前,来自邹鲁礼乐团的演员身着汉服,为大家表演了一场原滋原味的《笄礼》。仪式刚开始,活动现场就围了个水泄不通。
“笄礼,即汉民族女子成人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历史上,对于汉族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邹鲁礼乐团副团长付宏告诉记者,女子15岁到了许嫁的年龄而加笄,加笄后,女子将以与男子不同的方式,成为家国担当的另一力量。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整个仪式由女性来操作。地点一般在自家堂室举行,参礼者主要有主人、正宾、赞者、执事等人。
“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付宏告诉记者,加筓前,笄者身着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初加后,笄者已经换上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无邪;笄者二加后换上了端庄的曲裾深衣,简单大方,婉约柔美,是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纯洁明丽;笄者三加后换上隆重的大袖礼衣,洋溢着汉族女子的雍容大气,典雅端庄。三次加筓的不同服饰,表明了笄者由朝气蓬勃的少女,成长为端庄优雅的女子。
三次加笄后,笄者行拜礼。一拜父母,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二拜正宾,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三拜炎黄,表示将传承中华女子的温良贤淑的美德。“我们民族也有成人礼,但是与汉族的成人礼有所不同,今天观看了这场仪式,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位少数民族的参展者在观看过表演后由衷地说。
“笄礼的过程是儒家所要求的成人之道,意味着从此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始享有家庭、社会中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邹鲁礼乐团团长米怀志告诉记者,这种仪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培养形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让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更加以礼的风貌著称于世。
祖传的木雕手艺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在济宁展厅里,一个小小的木雕蓝牙音箱格外引人注目。将传统的手工技艺与当下最流行的元素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前来参展的传承人郭宗磊告诉记者,郭氏木雕起源于明朝初期,从郭氏始祖由山西省洪桐县迁入汶上县以来,木雕技艺就在郭氏族人中相传,“爷爷把这门手艺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郭宗磊说,从小就在木屑的清香中长大,木头和刻刀就是他的玩具。1999年,16岁的郭宗磊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父亲系统学习雕刻手艺,至今已经是第19个年头。
“做工前,先要用药材把已选好的木材养好,药养时间为一年以上,使木材失性,然后晾干上窑烘烤,烤干成型后才能开始绘图雕刻。”郭宗磊告诉记者,郭氏木雕主要有线雕、浮雕、圆雕、透雕、透空双面雕等雕法。“比如说,圆雕就是全方位进行雕刻,这种雕法要首先按比例进行‘打坯\’,只有打好了胚,才能雕刻出传神优秀的作品。”
现在,郭宗磊在汶上拥有了两家工作室,一家做工艺摆件类,一家专门经营家具、装修等。郭宗磊告诉记者,他要把这门祖传的手艺,当成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好。
保护传承好非遗让乡土文化更具生机
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个、省级项目61个、市级项目210个、县级项目600余个,基本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类别。在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济宁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省级36人、市级165人,形成了完善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了梁祝博物馆、玉堂文化博物馆、泗水民俗博物馆、阴阳板传承基地、四平调传承基地,对相关项目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济宁各县市区全面建立项目资料库,通过录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对各级非遗项目进行归档保存,并与相关传承人建立了定期回访制度,指导其收徒传承、建立传习所、开展定期授课。此外,还对6000多项资源性项目进行梳理归档,根据濒危程度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
如今,在济宁城区古运河畔的宣阜巷,已成为济宁地区非遗传承人的集合地,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在此开店、授徒,剪纸非遗传承人张跃广在宣阜巷还办了培训班。
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缩影,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意义重大。“必须深入挖掘和利用好‘非遗\’,保护传承好这些带有鲜明‘乡土味\’的文化‘土货\’,使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不被淘汰,让乡土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徐伟说。
新闻推荐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郭盼盼)王庄镇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传统产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培育新业态,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产业项目落地和...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