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桑皮纸 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杨国庆本报通讯员刘中善郭盼盼摄影报道
走进曲阜市王庄镇纸坊村“千年纸坊文化部落”,二十多个家庭式作坊一字排开,从各家各户传出“咚、咚、咚”的声响,院子里的墙面上铺满了桑皮纸,一家手工作坊的女主人正手脚麻利地从墙上揭下制作好的纸张。
记者了解到,曲阜桑皮纸制作技艺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传承。造纸成为了当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祖业,用世代相传的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地诠释着孔子故乡独特的原始韵味。
一张纸的蜕变,是数张树皮的枯木逢春;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是匠心独运。桑皮纸结实而有韧性,这一特性也决定了造纸的每道工序必须手工操作。桑皮纸以桑皮为原料,从天然的桑条制作成为桑皮纸要经过72道工序,其主要工序就有36道,前后需要两个多月时间。制作桑皮纸不仅工艺繁杂,劳动强度也很大。“经常在水里一泡就是一整天,一个人一天忙十几个小时也就能做个五六刀纸。”王庄镇纸坊村桑皮纸技艺传承人郑友明说。58岁的郑友明是桑皮纸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据他介绍,家里从爷爷辈开始就开始做桑皮纸,到他已经是第三代。16岁时,郑友明便开始跟在父亲身边打下手学徒,一晃已经42年了。妻子孔昭平是他的得力“助手”,主要负责捞纸的工序。“捞纸”是技术活,纸的厚薄、均匀度和品相全靠长期经验的积累,想要捞出厚度均匀的纸张,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锤炼。
桑皮纸能传承至今不仅靠的是自身的优良特性,更在于广泛的用途。“桑皮纸起初主要用于木制品防腐,随着用途的不断外延,还可以糊制条编器皿、加固农用工具等。如今,经过技术改良,匠人们捞出的优质桑皮纸被广泛用于书画作品创作、拓裱以及字画修复等领域。”王庄镇文化站站长孔祥雷介绍说。此外,当地一些酒容器制造厂家沿用传统工艺也为桑皮纸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用荆条编成大篓,内壁以血料、石灰等作为粘合剂糊上百余层桑皮纸,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以一定比例涂擦、晾干而成,每个可储酒5至6吨。从修复字画到糊制酒篓,多元化的发展让桑皮纸重新焕发生机。
传承人郑友明对记者说,他最想解决的是桑皮纸作为书画用纸的标准化问题。“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不少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有些书画爱好者现场提笔挥毫泼墨试用纸张。”经过多年探索,在桑皮纸的配方上,郑友明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画家的要求,掌握纸与墨的关系,可以做到为画家私人定制。对他来说,书画家找到桑皮纸时兴奋的神情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现在需要将桑皮纸作为专门的书画用纸的品质和分类固定下来,这样才能把桑皮纸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王庄镇在“千年纸坊文化部落”建成后,计划进一步兴建桑皮纸制作工艺展览馆,将传承千年民间传统捞纸技术、展示传统造纸工艺、陈列传统造纸工具、组织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建成曲阜泗河以北最大的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既传承了文化,延续了民族文化基因,又能够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桑树皮是造纸的主要原料。
桑皮需要经过长时间浸泡软化。
泡制好的桑皮还要经过碾压、蒸煮、锤捣、切细等工序。
使用珠帘和捞纸架将槽内纸浆一层层捞出。
造纸工序繁复劳动强度大,长期坚守制作十分艰辛。
捞出的湿纸还需要上墙晒干。
妻子是郑友明的好帮手。
村里年轻人的加入,让手艺看到了传承。
桑皮纸韧性好、少虫蛀、搓折无损,老师傅拿来糊制酒容器。
郑友明的展厅里挂满了使用桑皮纸书写的字画。
常有慕名而来的购纸者。
古朴泛黄的桑皮纸,加之略显粗糙的纹理,受到书画爱好者欢迎。
新闻推荐
济宁消防支队开展“3.15”消防产品宣传活动宣传员支招辨别消防产品真伪
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编辑:苏洪印组版:曾彦红校对:刘贵志专题T23本报济宁3月20日讯(记者苏洪印通讯员梁宁)3月15日,济宁消防支队在全市开展消防产品宣传活动。在城区运河城宣传点...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