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周家的小牛出栏了

济宁日报 2018-02-11 12:50 大字

本报记者王粲

本报通讯员梅花陈曙光

“家里没啥儿困难,现在过里好着来!”虽然外面数九寒天,但曲阜石门山镇周庄村周长尖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市里的帮扶干部刚刚到家里来走访,问问年货置办的怎么样了,还有什么困难让政府帮忙解决吗,让周长尖心里暖洋洋的。

“以前啊,都说富人过节,穷人过关,说的就是看着人家吃好里喝好里,咱么都没有。往年领导逢年过节往家里送米面油,送衣服送被,可是送的再多也有吃完用坏的时候呀。现在,政府教育俺要自力更生,让俺自己养牛,现在不用靠政府送了,俺自己也买得起了。”周长尖是曲阜市石门山镇周庄村的一户普通村民,不普通的是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一家四口人,老伴因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两个孩子上大学都需要大笔支出。

在去年的春节走访慰问期间,周长尖的帮扶干部了解到,老周原本是个能干的人,有养牛的技能,之所以没发展起来,一是缺本钱,再就是担心赔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使他一蹶不振。市里给他联系加入“送贷款”行动,帮他解决资金问题,但是老周当时并未接受,“谁知道会出现什么风险呀,俺现在吃着低保还能凑凑合合的过,要真是贷款养牛,牛贱了或者死了,俺可怎么办?别连住里地方都没了。”老周发自内心地拒绝和排斥。

“曲阜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00多户,像老周这样因病致贫的家庭大约占到五成。很多人有着‘我是贫困户我光荣\’的心态,还巴望着低保、救济之类的‘现钱\’,‘比比谁更穷\’已经成了一种病态的攀比。”曲阜石门山镇扶贫站站长郭富丁介绍到,目前贫困户老年人占比高、自我发展能力弱是扶贫工作面对的最突出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曲阜将目光投向了厚重的“儒家文化”,让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村里请来儒学讲师给老周以及和他情况类似的贫困户们灌输儒家思想,对他们进行“好日子不是靠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扶志教育,镇村两级扶贫干部更是隔三差五地去他们家串门,给他们宣传上级的好政策,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育德+扶志+解困”扶贫新模式的引领下,启动“扶志、扶智”大讲堂,为贫困群众送文化、送技术,更是邀请脱贫典型给村民们现身说法,以身边人的故事,激励贫困户“我也行”的想法。

让周长尖渐渐鼓起信心以后,镇里先是主动联系银行,信贷员不厌其烦地一趟趟往老周家里跑,为他解决了十万元不用担保、不要利息的富民生产贷。为他派来了畜牧技术员,紧跟服务,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老周自我脱贫的心慢慢热了起来。在贷完款买了二十多头小牛之后,老周一改之前的懒散,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现在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实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脱贫”。

“今年牛的价格还比较好吧,现在每斤在十二三块。学生上学交学费啦,平时看病用着钱了,我就卖个牛犊子。”这两天,老周的养牛场不断有经纪人光顾。春节前行情不错,他的几头小牛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最终,一头一千多斤的牛卖了个周长尖理想中的好价钱。“你看看,这么厚一摞钱,又过个好年。”老周拍拍钱,对着记者喜得合不拢嘴。

“光等不行,天上不会掉馅饼。”老周拿出今年刚买的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可比以前好过了,养牛虽然苦点累点,不过俺挣下了两个钱,俺老两口看病有钱了,两个孩子也能安心上学了。以前政府帮俺脱贫,俺现在自己想着致富,领导每次来走访,问这问那,俺就跟领导说,俺现在日子过得还行,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了。”

“通过送温暖活动给贫困群众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走访慰问了解贫困户切身需要,通过扶志教育让贫困户立长志,最终实现没有贫困户的局面。”曲阜市主要领导说。今年来,曲阜结合“万户大走访”活动开展了“情暖万家”工程项目,走访城乡困难家庭7000余户,2017年以来已发放低保金5665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105户、18753人,救助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1842人次,发放救助金496万元,既确保现有的贫困户脱贫,更保障了不让任何一户困难群众掉队。

周长尖家的小牛今年也已经出栏了,明年、后年、再往后还会有更多的像老周一样的贫困群众,带着他们的小鸡、小鸭、小羊,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可看、可听、可玩、可尝、可购 未来一个月好好感受非遗魅力

本报记者张昭晖通讯员李富荣2月8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2018年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启动仪式在曲阜文旅城非遗展示基地举行。活动现场进行了非遗节目表演和...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