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患疾病,流浪千里之外多年,今年春节,她终于回到那陌生又熟悉的家 新的一年,我们期盼:不管你在何方,愿每位流浪者回家

济宁晚报 2018-02-07 10:46 大字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对于漂泊异乡的流浪者来说,能在春节前找到亲人回到家,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日前,市第一救助站传来好消息,他们为流浪多年的蒋女士找到了家。据了解,已走失多年的蒋女士是通过公安部门的“大数据”筛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家人。2月5日,在市第一救助站的帮助下,她与家人相认并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免费救治两年,故乡原在安徽

2016年10月5日,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人在市区一处空地上坐着。这一幕被正在巡逻的辖区派出所民警发现,随即被护送到济宁市第一救助站,由于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近两年来,一直住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接受救治。如今,公安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判比对,帮助她找到了远在安徽的家人。2月5日下午3时10分,离家多年的蒋女士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和医院护士的陪同下来到曲阜东站,准备回家过年了。

市第一救助站副站长乔伟告诉记者,蒋女士在2016年收住到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当时她态度冷漠,不与人交流,也说不出自己的名字。由于病情不稳定,对家庭住址等信息一概不知,救助站为其寻亲一度陷入僵局。2017年12月份,市公安局主动与市第一救助站对接,运用大数据系统对蒋女士家庭信息进行甄别,发现其与安徽省亳州市一名走失女子极为相似。随后,市第一救助站工作人员与当地民政部门进行核实。

“谢谢你们,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当在电话中得知女儿在济宁接受救助的消息后,蒋女士的父母激动地连连表示感谢。

据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3病房护士长司淑萍介绍,蒋女士神智不清、语无伦次,住院期间根本问不出任何有用的信息。如今通过大数据对比,终于找到家人,医护人员都替她高兴。“今天中午一直站在走廊里不肯休息,她伸着脖子向外看,好像在等着回家呢。”司淑萍笑着说。

这些年,我们这样帮寻回家路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济宁市各级救助管理部门每年救助大量各类身份信息不明的疑难受助人员。面对迷途老人茫然的表情、走失儿童无助的眼神、智障人员几近空白的记忆,市民政局与市公安部门建立甄别查寻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流浪乞讨救助作为一项临时性救助措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中,身份识别是解决受助人员接送返乡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民政部门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各救助管理机构加强与驻地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年均救助5000人次以上,第一时间落实了吃饭、保暖、医治、住宿、返乡等保障措施,有效防止了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兜底作用。

近年来,随着交通出行的便捷化、快速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复杂,救助人数和频次也大幅提高,救助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的人工查询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转变。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亟需构建制度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身份识别机制。去年5月份,济宁市民政、公安部门联合为长期滞站的185名流浪乞讨精神残疾人进行了DNA数据采集,为其中95人按程序落实了户籍及相关社保政策,占全省此类人员落户总人数的七分之一,走在了全省前列。

自“大数据”筛查技术启用以来,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主动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机构协调联系,先后对140名长期滞站人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筛查,目前已确认了66人的真实身份,并护送42人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

蒋女士登上回家的列车

新闻推荐

央视春晚进行首次彩排 语言类节目讽刺官僚主义

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中央电视台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5日在京举行第一次全要素带观众彩排。最受关注的语言类节目,既有讽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也有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人民友谊者,还有讲...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