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幕后:穿越彩排热流的平静期待

济宁日报 2017-09-29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崔璐9月26日,距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演还有一天的时间。当晚正式开演前的最后一次预演,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蓄势待发,这里就是开幕式的举办场地。

19点45分,《文化周末》记者来到现场时,演出还没有正式开始,观众在陆续通过安检入场。从舞台左侧,记者来到演出后台,所有的演职人员都已经在这里就位,不大的空间略显拥挤,但却秩序井然。门口张贴的节目表上列出了开幕式上的9个节目:儒风歌舞《学而》、情景表演唱《家风惠唱》、家风歌曲《最美的传承》、歌剧《我是中国人》《工匠精神》、原生态摇滚风《天行健》、武术舞蹈《止戈》、仰圣组曲《如歌的行走》、大型情景歌舞《儒风和天下》、歌曲《千年孔子》。

19点55分,离预演开始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第一个节目儒风歌舞《学而》的舞蹈演员们,排队来到舞台两侧,等待演出的正式开始。在这仅剩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并没有闲着,演练着一会儿将要表演的动作。一旁负责这个节目的执行导演,也在帮小演员们最后整理一遍自己的服装。一位女演员告诉记者,她们来自济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今天她们主要是这个开场舞,还有最后一个节目的舞蹈。“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孔子文化节的演出,我们排练这个节目有三四个月了。来到这里也有三四天的时间了,然后一直在这边进行排练。虽然已经练得很熟练了,但这到了临上台还是会感到紧张。希望一会儿在台上能够正常发挥吧,不要出什么差错。”说着,她们上场的时间到了,演员们赶紧走上舞台。

20点13分,前面的表演已经开始,在后台虽然看不到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但演出的声音还是可以听得到。而在后台,还没上场的演员们,依然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排练。化妆间里,化妆师忙碌地帮演员们做着最后的修补;服装间里,众人一起帮忙整理着服装。在通道的两侧,坐了一排手拿二胡的老年人。“我们是曲阜市老年大学的,今天要参加第五个节目——原创生态摇滚风《天行健》的演出。这是个综合节目,我们主要是负责里面的二胡伴奏。”一位老人说道,“我家就在这附近住,我拉二胡拉了有四五年时间了吧,退休后也没什么事情干,就喜欢上了这个。参加孔子文化节的演出这是第一次。以前来看过,今天上台演出还是第一次。亲戚朋友们没有票,所以今天也就没能来看,明天应该有人来吧。我们这次有25个人来参加这个演出,由于要和其他的演员相互配合演出,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这里排练这个节目,有专门的执行导演负责我们这个节目。”说着,他们又演练起来。虽然是后台的演练,但他们神情专注,当作演出对待。中间的一位老人还特别交待了一下,“一会儿上台的时候,要注意下服装。”他把自己的长袍扯整齐,盖住双腿,“一定要庄重,不能乱七八糟的,都整理下自己的服装。”“1,2,3,4,哒,哒,哒哒……”在这位老人打起的拍子声中,二胡声响起,众位老人进入练习状态。

后台是紧张和忙碌的,一切都要用跑的。走廊里,一个接一个的人跑来跑去,有演员也有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负责的事情。

20点56分,到了第五个节目的上场时间。曲阜老年大学的演出者们,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最后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服装,跟随执行导演走上舞台,开始了他们今晚的表演。老人们的节目大约持续了十分钟左右,21点07分,他们从台上走了下来,回到了后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今晚演出还不错,挺顺利的,希望明天也能这样。”说着,他们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他们要回去了。

21点50分,演出接近尾声,后台从嘈杂开始变得安静下来。演出完毕的演员,有的离开了现场,有的还在这里休息,等待着最后的登场谢幕。

22点,记者走出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外面下起了小雨,人群渐渐散去的会展中心也慢慢归于平静,静静地等待着27日开幕式的大幕拉开。

■本版摄影崔璐赵星灿

新闻推荐

讲述中国故事

■闻道欢歌劲舞庆盛事,火树银花不夜天。9月27日,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隆重开幕了。这是一项融纪念先哲、学术交流、文化旅游、经科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既是追寻先贤、体认儒家...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