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东方圣城,共襄儒学盛宴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9月27日上午,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在孔子研究院儒学会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和南非、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齐聚圣城,共襄儒学。
据了解,世界儒学大会至今已经走过十年历程,搭建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给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学术成果、近距离接触儒学大家的良好平台,推动他们对儒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中国孔子研究院作为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于2015年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期间,举办了首届青年博士论坛,并邀请知名学者担任论坛评议导师,得到了学界前辈的高度赞同。
学界前辈对本次青年博士论坛的举办寄予了殷切期望。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孔子研究院特聘儒学大家、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安乐哲为本届论坛开幕发来了贺信。牟钟鉴先生在贺信中提到,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优秀博士是青年的先行者。我们年长者寄厚望于你们,并相信你们会在推动全球文明的事业中做得比我们更好!安乐哲先生在贺信中提到,孔子儒学是一个活力充沛的文明的代代相传,一代一代,生生不已,嬗变递进。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是我们的未来,是儒学的未来!
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以“儒家信仰、礼乐文明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共同探讨“儒家信仰的特质”、“礼乐文明与历代中国”、“儒家智慧与礼仪之邦重塑”、“中华礼乐与人类共同价值”等重大课题。这些紧贴时代脉搏、回应现实需求的重大课题,将进一步彰显儒学的当代精神和时代价值,对济宁曲阜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苏茜茜报道)
“大家”谈杨朝明:中国礼乐研究的青年使命“这既是一场共享儒学与中国礼乐文明的智慧盛宴,更是一次海内外青年博士致敬孔子、回向社会的礼乐文明研究成果集萃。”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作为世界性儒学盛会和高端交流平台,历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倡导深入、扎实学理研究的同时,一向关注儒学、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话等富于现实意义、时代价值的重大课题。在近几年的大会中,礼乐文明、礼乐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礼乐元素越来越得以凸显。
中华民族,久为礼义之邦。杨朝明指出,礼乐文明,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样态与内在特质。礼乐文化、礼学之学,是孔子儒学的主干与精髓。礼乐精神,涵育着中国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千百年来,正是礼乐文明、礼乐教化,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持久和谐、稳定繁荣。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复兴,而其中尤当包含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华礼乐文明,历久而弥新;中国礼乐研究,与时而俱进。新时代的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是青年一代的责任。
(苏茜茜报道)杨朝明李姣摄魏衍华:遵从周礼“积德行义”“敬德保民”中国孔子研究院博士、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魏衍华在昨日的青年博士论坛上发表《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的演讲。他认为,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融合了夏、商和先周礼乐文明的精粹,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周监于二代”。而“积德行义”、“敬德保民”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根本和总纲,是中华传统礼乐文明活的灵魂。
魏衍华说,周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很高,被称为“元圣”,即中国礼乐文化的奠基人。这种定位是伴随着人们将宏大的周礼系统制作权归功于周公的结果,是对礼乐文化的一种肯定。在传统上,长期以来人们还把《周礼》、《仪礼》、《诗经》等与礼乐相关的典籍的著作权都归于周公。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制礼作乐”并非都是周公的创作,这些礼乐制度是以夏、商和先周的文化传统为基础,以周公为首的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稳定统治,规划秩序,建立了一整套而成熟的礼乐制度。由于“文献不足”的缘故,周公所制周礼的原貌已经很难再现于世,学者们相对统一的意见是,周公以西周“积德行义”、“敬德保民”的传统为总纲,也就是学者所说的“用‘德\’来概括原始礼”,制定出包括官制、刑法、仪式为主体的“礼”和包括舞乐、乐章在内的“乐”,使礼、乐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周礼之德治精神。(苏茜茜报道)魏衍华李姣摄
新闻推荐
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魏洪涛季缃绮王艺华致辞于风贵主持傅明先石光亮参加活动
本报曲阜9月27日讯(记者孙逊)今天上午,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曲阜市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魏洪涛、副省长季缃绮、市委书记王艺华出席大会并致辞,省旅游发展委主任于风贵主持。会前,季缃...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