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蛐蛐”小,吸金能力可不小 小镇农户抓“虫”月赚两万多元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秋风起,蛐蛐鸣,立秋后是玩蛐蛐的大好时节。每年这时位于曲阜西北部的姚村镇便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玩家齐聚这里交流蟋蟀文化。作为蛐蛐主产地,该镇的千米灯光夜市驰名中外,每当夜幕降临时,来自沪、津、苏等地的收购商都汇集于此。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便加入到捕捉蛐蛐大军中,为该镇村民带来了丰厚利润。
“虫老板”两三秒就能辨别蛐蛐品级秋日是玩秋虫季节,到了白露节气,民间曾称“蛐蛐节”。姚村蟋蟀以个头大、牙齿坚利,性情猛驰名中外。在历年全国蟋蟀友谊大赛上,姚村蟋蟀多次力压群雄、勇夺桂冠。斗蟋蟀在当地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姚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此外,凭借优良的蟋蟀品种,姚村的蟋蟀交易市场也异常火爆。抓捕蟋蟀、兜售蛐蛐,“蟋蟀季”成为了当地百姓一年中最赚钱、最忙碌的季节。
19日晚7时,在姚村府前大街的千米路面上,一张张座椅整齐有序的摆放在道路两侧。每张桌子前都围着三两位捕虫人提着竹篮,将自己捉到的蛐蛐拿给收购商看。“这只不行,牙太小,还有没有好的拿来看看。”来自苏州的收购商陈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娴熟的将捉虫人的几个小罐子逐个打开,手电一照,仅几秒就盖上了罐子。“这些蛐蛐品相都一般,干我们这行的基本上两三秒就能辨别一只蛐蛐的好坏。”陈师傅告诉记者,他收购蛐蛐已经有17年的经验了。
在村民们口中,陈师傅这些外地人被称为“虫老板”,每年进入八月份后,数百位“虫老板”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小镇。“每年入秋前后都会到这里住上一个多月。”陈师傅说,姚村蛐蛐皮厚、好斗、耐力强,品质上佳,在圈内更是无人不知。
“老捕手”仅凭声音就能知晓蛐蛐的位置晚上10点半,千余张方桌边,早已围满了蛐蛐收购商,大量探照三脚架摆放在桌子上,身穿长裤长褂,手提方形竹篮的村民不断向此会聚,这时的灯光市场才算真正忙碌起来。“在这个时节,姚村的男女老少都会下地捉蛐蛐。”有着20年捉蛐蛐经验的老夏告诉记者,在蛐蛐交易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普通的一家农户仅卖蛐蛐一项就能收获两万元以上。当然,捉蛐蛐也凭经验,经验老道的捕手自己能凭声音判断出周围30米范围内蛐蛐的位置和好坏,个别高手听蛐蛐的范围甚至能达到1里范围。老夏说,其实捉蛐蛐很辛苦的,因为也就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八月初开始到九月一号。基本上是晚上五点出门,第二天凌晨五点回来,运气好的话捉到大个头的蛐蛐能卖到五六百元。“今年我们全家都出动了,自己和儿子夏长年负责捉蛐蛐,妻子则负责拿到市场上买,预计今年这一个月也能赚两万元左右。”老夏笑着说道。
为何姚村的蛐蛐就如此抢手?多年从事蛐蛐交易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都是姚村特有的水土造就的,姚村地势平坦多良田,雨水适中,自古以来村民就有麦收后种玉米的习惯,这为蛐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新闻链接蛐蛐,又称蟋蟀、促织,属昆虫类直翅目,形似蝗虫而小,有角翅、二长须、性猛、音脆、善鸣、健斗。
蛐蛐的品种很多,一般分黄虫、青虫两种类。黄虫白露后就可参斗,上品黄虫为暗红色头、蓝项头、金翅头。青虫为黑头褐翅,最好到秋分后参斗。一般参斗蛐蛐能斗到霜降。而上品蛐蛐,具有头大,项凸、丝细长、六足健壮、胸部厚实、双压纯赤等特点。
蛐蛐开斗时,一般需三个回合定输赢,有的蛐蛐尚没开始争斗,就“叽叽叽”地乱叫鸣,但真正开战后,不见得斗过对方。一般情况下,双方先相互打量一番,然后张开大牙口,彼此相互狠钳对方,直到一方将另一方咬得节节败退,灰溜溜躲在一角,不动不叫,或跳出盆外。此时,胜者这才得意地鸣叫两三声。
(刘伟栋通讯员李立新报道)
“虫老板”正在看蛐蛐品相
蛐蛐
新闻推荐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王旭东)近日,山东省第五届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峰会在潍坊市昌邑一中举行,曲阜市杏坛中学21名学生参加了活动,其中裴雨霏、彭雅钰分别获得突出贡献奖、最佳国家展板奖,肖海洋、赵翰青获...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