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跨越山海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援青故事

济宁日报 2022-02-10 07:5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张勇高爽马桂芳

心脏导管室里惊心动魄的介入手术现场,他一次次用高超的医术和精准的判断力挡住死神的狰狞,让生命重启;温馨的病房里,他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脆弱和焦虑,带他们走出病痛的折磨;他习惯于穿梭在导管室和科室之间,连续24、48、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他就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陈猛,援青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时间无私地交给了高原患者,将大爱情怀深深地刻在了那些因疾病而充满恐惧的心灵里,犹如冬日里的一道阳光,为他们带去希望和温暖。

争分夺秒

重启心梗患者“生命之门”

2021年2月23日凌晨3时,一名中年男性心跳骤停,心电图提示患者急性前壁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医院立刻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一键启动心脏导管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患者凶多吉少。危急时刻,陈猛带领所有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他当即拍板:“开通阻塞冠脉血管是患者最后的希望,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即行冠脉造影术。”一切准备就绪,在陈猛、急诊科医生、导管室护士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冠脉造影+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约25分钟后,已经闭塞的LAD开通后患者转危为安。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他用高超的医术和精准的判断力挡住死神的狰狞,让生命重启。

陈猛自来青海那一天起,导管室、门诊、病房随处可见他的身影,除了日常手术外,繁忙的临床工作并未影响他在新项目上积极探索。至今,陈猛完成手术700余例,急诊PCI180例,择期PCI160余例,完成高难度及危重患者急诊PCI病例20余例。

在高原上常规活动就像负重50斤在运动,在心内科冠脉介入手术时,陈猛需要4-5个小时戴口罩,穿40来斤重的铅衣铅脖罩防护射线,一台手术下来,往往大汗淋漓,有时甚至累得虚脱。陈猛不仅专注手术本身,还在手术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舒适的手术过程,每做完手术,他都第一时间到病房巡视术后患者情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服务换来了千里之外患者的信任,高原藏族同胞的一句句“瓜珍切”(汉语:谢谢的意思),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和一面面鲜红色的锦旗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传帮教带

带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陈猛毫无保留的将手术技术及专业技能传授于科室年轻医生,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医疗水平的同时,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心内科团队。他始终把培养医务人员作为科室中心工作来抓,科室不仅平时有各种常规的交班、学术讲座、特殊病例汇报、新设备的使用汇报等,还通过现场指导抢救,全方位地提升了心内科医护人员心脏疾病的诊治能力,同时为基层医护人员带来新的医学前沿理论知识,为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技术、学术水平持续提升做出了贡献。

在科室工作中,他说:“我们援建,不能只来做几台手术,我们要把科室建起来,把人才培养起来,这才能真正帮助当地百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自己的知识留在青藏高原。”在陈猛的带领下,如今的青海红十字医院心内一科可以开展急诊/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FFR、OCT、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术、临时心脏起搏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技术,科室医生能独立完成冠脉造影及简单冠脉介入手术。

青海地广人稀,基层急性心梗救治尚不规范,陈猛积极参与基层医院交流、联动等活动,对青藏高原胸痛中心远程实时指导,远程指挥数百公里的转运,与各协作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急诊科实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在转送患者同时启动导管室,使得病患到院后,直接进入心脏导管室,极大地节省了救治时间。在信息沟通方面,陈猛建立了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和基层胸痛中心资料群,并下基层面对面授课,使得基层胸痛领域得到全面地提升和优化。

一年多的时间,陈猛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从源头上做好疾病防控,抓好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等综合管理,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住院率、死亡率,使青海红十字医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新闻推荐

济宁高新区检察院走访慰问贫困妇女儿童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日,济宁高新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联合区有关部门开展“巾帼送温暖”走访慰问活...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