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济宁日报 2022-01-21 07:11 大字

本报记者张体儒

本报通讯员冯鲁红

近日,人民网“任仲平”政论短视频刊发《改变中国的力量》之改革常新篇,对济宁市在针状焦领域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制定针状焦行业标准的做法进行报道。

据了解,山东益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油基、煤基针状焦的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省科技厅资助资金4000万元,刷新济宁市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单项资助金额最高记录,生产的高品质针状焦填补了国内高端针状焦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针状焦,一种知名度不高的炭素材料,却能撬动整个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油系针状焦,是从石油提炼后的渣油中加工而成的,却是电炉炼钢用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然而,长期以来,这种优质炭素材料的生产技术,却一直掌控在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手里。价格由他们来决定,就在他们说多少价格就多少价格的情况下,国内也买不到优质的针状焦。

做成针状焦,必须经过三道工艺:预处理、焦化、煅烧。上世纪80年代,我国炭素行业开始自主研发,然而,一直无法实现针状焦三个生产环节的贯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提倡电炉炼钢,这就更加迫切需要攻克针状焦批量生产的技术难题。

彭莉,鞍山热能研究院退休工程师,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究针状焦生产工艺。这是一个有着极大科研热忱的女专家,越是难题就越能激发她的兴奋点,她曾以“连续沉降”的办法解决了煤系针状焦预处理环节的堵塞问题。2016年,加盟山东益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她又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试错,终于贯通油系针状焦生产全流程,生产出品质堪与进口焦相媲美的产品。据彭莉介绍,“2018年,我们公司生产针状焦5万多吨,相当于2015年日本和美国进口总和,我们的产品现在不光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出口到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在这家公司的主导下,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针状焦行业标准。可以说,在这个领域,我们打了个翻身仗。

把产业发展推向更高层级,离不开革故鼎新的紧迫感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坚定决心。市科技局着力打造若干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载体,支持建设一批项目技术水平高、产学研合作效果好、成果转化效益明显、产业承载能力强的科技类产业化中试基地,科学谋划举办产学研对接、政银企对接、校企合作等活动,解决示范载体的技术、人才、资金需求。

新闻推荐

济宁市高企发基金 首次投资会议召开

本报济宁1月19日讯(通讯员张艺凡)今天下午,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了济宁市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首次投资会商会议。...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