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出台 建设“食安济宁” 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济宁晚报 2022-01-20 07:53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伟栋

1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情况及“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济宁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强化源头治理与过程严管,构建全程可追溯控制体系,紧盯重要环节、强化风险监测,大力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社会共治,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为深入推进“食安济宁”建设,全面提升济宁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食药安办在全面评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济宁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同意,于2021年11月29日印发实施。《规划》作为济宁市“十四五”食品安全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以“食安济宁”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为总抓手,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全程全链条监管,推进社会共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济宁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划》中提到,济宁市将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党政领导责任机制,构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提升综合协调能力,强化各级食药安委办公室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落实、评议考核等职能。实施“基层队伍提升”工程,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强化监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监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食安入网”,促进“多网融合”。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实行“证照分离”,提升全程网上办理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水平。建立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激励制度,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评议考核、巡察和全面依法治市专项督察,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强化标准化建设,以“食安济宁”为统领,制定地方特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信用监管,将企业法人及相关责任人的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落实信用联合惩戒。实施“智慧监管”,推进市级追溯管理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数据可共享;健全抽检监测计划统一、经费集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实施严惩重处,建立食品药品执法案件月调度、月报告制度,保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健全部门会商机制,规范风险信息移交与处置。建立追溯保障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加强产地环境治理,严格初级农产品质量管控,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强化野生动物交易监管,实施畜禽产品质量、林果产品质量、餐饮质量安全、农村食品安全提升工程、校园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安全、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进出口食品安全等提升工程。

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0家,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食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推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深化“食安山东”“食安济宁”建设,落实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持续开展品牌引领,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对标、第三方评价的管理机制。深化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活动,到2025年末,获得并保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命名。

市发改委

“十四五”期间三部门联合保障舌尖安全

新闻链接

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

“十四五”期间,市发改委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办法》和《山东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山东省超标粮食收购处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按照省粮食和储备局的有关要求,严把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食质量两个关口,持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

新粮收购前,市县粮食部门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落实粮食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根据省粮食和储备局统一下达的《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本辖区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市县粮食质检机构检验检测作用,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等问题,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监测。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粮食常规质量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的监测,如发现超标粮食生产的区域及时通报预警,更好地服务于粮食收购。

要求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对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的粮食加强质量检验。除检测储备粮常规质量指标和储存品质指标外,严格根据省粮食和储备局要求,增设储备粮出入库食品安全指标必检项目。粮食入库后,企业按照粮权归属向同级粮食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由粮食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粮食质量及安全指标检验,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可靠;轮换出库时,企业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库。市发改委将严格落实《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每年组织春季、秋季两次粮油安全普查活动对库存粮食质量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地方储备粮轮换入库验收等时机,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库存粮食质量的监管。

市工信局

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

“十四五”期间,市工信局将着力推进以下三项重点工作,奋力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精深加工综合水平,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提高粮油、肉蛋奶、果蔬的精深加工比重。提升高端装备水平,鼓励食品企业引进转化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检技术。对当年内设备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零增地”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按照设备投入额的3%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强食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依托全省食品行业区块链应用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营销、质量品牌社会评价等服务。创新业态和模式,加快中央厨房、农商直供、垂直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食品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优产业布局,立足食品加工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生物制品及调味品、粮油制品、肉禽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及白酒、休闲烘焙食品等细分行业,布局发展各县市区优势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集群优势突出、市场影响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打造过硬质量品牌,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档案,引导食品工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市农业农村局

健全完善农安监管体系

近年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趋稳、持续向好,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健全完善农安监管体系。11个县级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3个市级功能区明确了监管责任部门,141个涉农镇街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5982个农业行政村(居)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三级监管体系、四级监管队伍基本健全。

不断加大农产品监督监测力度。加大重大节日、重要区域、重点产品的抽检力度,2021年共组织开展和承接市级以上各类农产品监测25次,累计抽检样品5119个,覆盖14县市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部分散户,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对各级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样品,认真追查溯源,严格依法处置,并纳入年度重点监控管理。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以市政府文件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产地附证准出、市场索证准入机制。为83511家生产主体(含种养殖散户)建立了信息档案,并在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面启动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成功举办山东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仪式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联合市直6部门印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问题较为突出的12种农产品,强力管控生产环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药行为。(来源:综合)

新闻推荐

美丽庭院扮靓乡村幸福生活 打造小院风景 讲好小院故事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张美荣卞广飞乡村承载着每个人浓浓的乡愁,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直在扎实推进,许多乡村已经悄...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