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援疆指挥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小馕饼大产业 消费帮扶促发展
本报记者宋娜董绍进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口援疆战略部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10月份开始,济宁市援疆指挥部积极协助受援地,与全国各地客商联系洽谈英吉沙馕销路,多方筹措拓展市场,先后与16家单位、企业签订馕产品销售协议。12月17日上午,随着第一批3000多箱英吉沙馕登陆济宁市,济宁城投控股集团、“大仓东移”济宁仓等多家企业对口帮扶英吉沙馕产业发展活动正式启动。
“英吉沙馕备受喜爱,不少市民成箱购买。”爱客多采购经理荣瑞芹一边整理备货信息一边接受采访,说话间订单不断,几分钟便卖出两大箱牛奶馕。当日,英吉沙馕产品在“小爱优选”电商平台及95家爱客多门店上架,两个小时卖了200多袋。
据了解,首批英吉沙馕产品供3000箱,合计小箱2.1万提。爱客多将通过直播带货、线上文化演出以及线下现场制作等形式,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济宁城投将在星城广场开设英吉沙馕产业旗舰店,让社区及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品尝到正宗“新疆馕”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到4000公里外灿烂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英吉沙县是济宁市对口支援县。加快该县馕产业发展是济宁援疆重点工作之一。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前提下,济宁城投控股集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英吉沙县当地需求相结合,坚持援疆思路项目化、具体化,决定从帮助该县拓宽馕销售渠道入手,实行产业合作,以城投商管公司旗下爱客多超市为营销平台,并利用旗下电商平台“小爱优选”提供营销支持,为英吉沙县馕产品率先打开在济宁的销售规模和流通渠道。
馕不仅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馕有平安、团圆、吉祥之意,远行的人吃上一口家乡的馕可以减轻乡愁,喜庆的日子能增添几分欢乐。
如今,朴实的馕带着它深重韵长的情感,在济宁市多年对口支援的帮扶之下,小馕饼从零散化到规模化、从手工制作到工厂化生产、从凭经验到日趋标准化、从食品加工单打独斗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书写了富民兴疆新篇章。
“此次济宁市对口帮扶产业的启动,是英吉沙县委、县政府和济宁市援疆指挥部为推进英吉沙馕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济宁城投控股集团等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将为英吉沙馕产业提供更足的发展动力,增进援受两地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综合组组长刘继峰说。
近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借助对口援疆和产业援疆平台,加强产业承接,助力英吉沙县形成纺织服装、假发、手套、电子产品组装、光伏电力清洁能源、馕产业、五金加工和特色手工业、旅游、新型建材产业、现代畜牧业“十大产业”。特别是在馕产业发展上,建成馕产业园1个、馕生产加工企业1家、合作社1个、馕小屋125个,现有各类馕50余个品种,注册了“馕味之乡”品牌,形成“产业园+骨干企业+合作社+馕小屋”的产业布局发展模式,逐步实现馕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带领当地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兖州区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卡和电子健康卡“互认融合” 百姓看病一码通行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张戈“真是太方便了,以后没带社保卡也不要紧,手机上的电子社保卡就能挂号、看病、买药,这才是真正的便...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