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民政局:全力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全市124处敬老院均实现正常供暖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赵谦
冬至节气刚过,在北方冷空气的连续光顾下,济宁市开启了“冰冻模式”。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部署要求,市民政局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力投入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和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温暖过冬。
全力保障确保冬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针对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
今年以来,济宁市及时足额向16.1万低保对象、3.9万特困人员发放救助保障金11.3亿元。在此基础上,入冬后对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每户600元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每户300元标准,对城乡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按每人300元标准,发放了一次性取暖补贴。
针对乡镇敬老院
全面摸排供暖保障情况,向县市区下拨208.5万元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解决乡镇敬老院供暖设施维修以及水、电等方面运行经费。目前全市124处敬老院均实现正常供暖,老年人房间温暖适宜,供暖面积共38.3万平方米,其中24处集中供暖、50处燃气供暖、50处用电供暖。
针对社会散居的空巢、独居、失能、留守老年人以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
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济时救”作用,通过政策宣传、主动发现、入户走访、信息比对等措施,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排查困难群众24万人次,新纳入低保及特困人员1.2万人,劝导8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接受敬老院集中供养。入冬以来,已通过“济时救”政策帮助1224个家庭解决临时困难,发放临时救助金297万元,在走访过程中发放棉衣4625件、棉被3869床、取暖设备1025台、米面油35980斤,折合资金265.3万元。
“两节”临近,为让困难群众安心过节,市慈善总会已启动2022年全市“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以“慈善助困解民愁、温暖和谐进万家”为主题,列支善款1511.1万元,对4.4万余户城乡困难群众实施物资救助或现金救助,春节前资金将全部发放到位。
彻夜巡查坚守流浪乞讨救助“第一线”
目前,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内收容流浪乞讨人员33人,送往医院住院治疗60人,入冬以来已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劝返拾荒群众108人次。
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无着、居无定所,是社会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群体。入冬以来,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与公安、城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联动响应机制,两次召开“一城五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发挥110、12345服务热线和24小时求助热线发现报告作用,积极发动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热心市民提供线索,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统筹安排市、县民政干部上街巡查,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让社会工作者参与,进一步扩大巡查范围,延长巡查时间,增加夜间巡查班次,加大对车站、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厂房、自助取款机室等流浪乞讨人员经常活动区域的巡查力度,对流浪乞讨人员可能聚居露宿点,开展排查和跟踪劝导服务,引导并护送愿意接受救助的人员入站救助。对不愿进站的人员发放棉衣棉被等防寒物资、食物和求助信息告知卡;对患病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往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救助”,做到“能帮必帮、应救尽救”。
严防严控抓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
11月7日至12月23日,各级民政部门派出执法检查组321组次、出动检查人员684人次、检查民政服务机构504家次,发现并整改一般安全隐患462处。
进一步加强对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民政服务机构及时消除消防、水、电、燃气、食品、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积极做好生活、应急物资储备和服务对象防寒防冻工作。特别是对农村敬老院、幸福院等基础相对薄弱的民政服务机构,实行民政干部“一对一”包保机制,重点加强房屋建筑等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充分考虑极端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前准备应急响应和转移安置预案。
在疫情防控方面,对养老院、福利院和救助站,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开展了6次应急演练,抓好“人员进出”这一重点环节防控,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人员实行每周一检,服务对象实行两周一检,亲属探视“非必要不见面”,鼓励视频或电话方式与家属沟通,必须见面的做好核酸检测,探视时限定人数、路线和区域,严禁进入生活区。
新闻推荐
记者昨日获悉,来自山东的37名援疆农业技术人才近日前往英吉沙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现场示范教学的方式指导当地农技人员...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