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敲门、劳动关系“提速办”“智能办” 优化营商环境 济宁市人社部门这样做

济宁晚报 2021-12-06 07:45 大字

本报记者宋娜

12月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关情况。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启动并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人社服务和监管效能进一步提质增效,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市人社局被人社部确定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联系点,“调解仲裁制度机制创新”“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2项工作被确定为全国试点。

全面摸排企业人才需求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今年以来,济宁市相继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规模以上企业专场招聘会、制造业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等各类专场招聘会179场,参会企业1.14万家次。

针对企业用工缺口,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帮助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通过组织“人才夜市”“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活动,开展“行业专场”“企业专场”招聘,推行人岗智能匹配,着力提升招聘服务便捷化、专业化水平。引入社会力量,72家职业中介机构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200余人,并通过组织1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立访问团,与129家大型企业现场对接,精准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县人社部门联动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两送一问”)走访调研活动,面对面向企业宣传推介人社政策,全面摸排企业人才需求。

此外,持续开展“政策敲门”专项行动,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开展“人社政策宣传落实模式创新”,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商务楼宇“劳动关系服务站”、社区网格员等社会力量,推行“市场化”“站点式”“网格化”宣传,提升惠企政策的知晓度。

济宁市深耕“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通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决策、企业专家直接参与集团教学,把企业生产场景直接搬进课堂,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优化线上服务提质效规范通办事项线下办理

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活动,按照“省内最优、全国一流”的标准,对152项人社服务事项压减办理时限620个工作日、压减流程125个、精简材料113项。

市人社局注重优化线上服务提质效,通过开发上线“人社服务电子地图”,为群众就近办事提供导航服务。同时,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企业招工一件事”在“爱山东济时通”App上线运行以来,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关系备案实现“三口合一”。开展“社会保障卡与居民健康卡互认融合”省级试点,全省首台“移动式社保卡一体机”在济宁市上线运行。全面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开发调解仲裁智能化平台,打造智能仲裁院,推动劳动关系业务“提速办”“智能办”。

同时,改革服务模式提质效,通过开展“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2项省级改革试点,确定企业招工等10个“打包”项目,将47个必做事项和29个选做事项纳入“打包一件事”。扎实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出台《跨域通办事项异地代收代办工作规程》,规范了通办事项线下办理。

济宁市自主开发“劳动关系纠纷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在全省率先整合仲裁、监察、社保、用工、舆情等预警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劳动关系纠纷,加强劳动关系风险识别,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创新实施“劳动争议预防责任制”,引导企业建立自上而下、层层负责、部门协同的劳动争议预防体系。

同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涉及企业的检查,尽量开展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进一个企业、查多项事”的目的,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完善劳动关系领域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制定《济宁市劳动关系社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济宁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信用评估工作标准》,督促企业履行守法诚信义务,劳动力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新闻推荐

丈夫赠与第三者财产?赠与无效应全部返还

近日,济宁中院审结了一起因丈夫婚内赠与第三者财产,原配偶请求第三者返还财产的案件。甲某为乙某的配偶,两人于2011年登记结...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