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元年 绿色金融出圈

新京报 2021-11-11 02:05 大字

新京报制图/许骁

一年时间,“碳达峰、碳中和”跃升为年度热词,绿色金融也随之“出圈”。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绿色金融按下快进键。据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

“双碳”目标对绿色金融提出新的要求。据多方机构测算数据,未来40年,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达百万亿元,而仅靠绿色信贷这种间接融资的方式无法满足,发展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绿色资管等直接融资方式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绿色金融产品多点开花

“我们被要求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每每提及授信指引,都有绿色信贷。”一位华北地区银行总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前两年开始,绿色金融比重就在逐步上升。

去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给绿色金融按下快进键。据央行副行长陈雨露10月下旬在金融街论坛演讲中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信贷在绿色融资中占比超过90%。

当前整体投融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所需。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测算,实现“双碳”目标的投资需求规模在127.2万亿元至174.4万亿元,相当于每年需投入3.2万亿元至4.35万亿元。

作为金融业“老大哥”,银行如何满足多渠道的绿色金融需求备受关注。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多家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万亿元。银行们同时加大对绿色投行、绿色基金等业务支持,今年多单“碳中和”债券、碳结构性存款等碳金融产品相继落地。

券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也在积极发力。例如绿色债券业务越来越受到券商重视,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37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沪深交易所市场)共承销发行43只产品,融资671.53亿元。

绿色保险的种类日益丰富,除了环责险,光伏电站运营保险、新能源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增信保险、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一系列保险产品被推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2.44万亿元,其中,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账面余额超过9000亿元。由于保险资金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因此绿色保险也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相对“实战”经验较少的是ESG(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相关产品,基金公司是创新实践该产品的一大主体。201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开始落地ESG投资理念。从公募基金来看,此前国内ESG基金以泛ESG基金为主。

所谓泛ESG基金,可能只关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理念中的一部分,比如低碳、环保类。我国最早的泛ESG公募基金于2005年推出,受益于近两年新能源、光伏、低碳相关主题型基金的发行热度,国内泛ESG指数及基金产品迅速扩容。

全国碳市场“开张”,金融机构参与方式相对单一

谈到如何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工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李志刚从理论角度阐述称,经济学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庇古首提的对污染征税(“庇古税”)思路,当前代表做法是征收碳税;二是“科斯定理”,科斯把解决外部性聚焦于产权,当前典型做法是碳交易机制。二者在减碳效果上各有优劣。

碳税和碳交易都是今年的高频词。从我国的实践看,目前尚未征收碳税,碳交易产品已试点碳排放配额和碳核证减排量,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52.5万吨,累计成交额8.8亿元。但不同于欧盟碳市场的分层,国内碳市场目前只是单一的现货市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近日在公开活动中坦言,由于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在运行当中也存在不足。在纳入碳交易市场的2000余家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曾经参加过此前地方的碳交易试点,对碳交易碳管理有一些基础了解,绝大多数还是刚刚接触碳市场。

金融机构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的参与方式也相对单一,目前主要包括通过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提供创新专项碳金融服务等。例如7月21日兖州农商银行向兖州市银河电力有限公司发放3年期碳排放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利率低于本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72个百分点。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此前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各国来说,碳市场的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也不能强求一步到位,可以先把碳市场建起来,再逐渐完善,但是要抓紧金融属性,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客观的碳定价。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以碳减排指标、碳配额为标的,可相继开展一系列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探索。”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表示。

另有业内专家进一步分析称,商业银行可从三个方面参与全国碳市场。一是为开展碳减排的企业和碳交易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二是参与碳交易,不排除未来商业银行获准参与相关业务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项碳排放交易基金,充当碳配额做市商角色;三是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客户基础、信用中介等优势,开展碳中介业务,为企业提供碳减排和交易项目的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账户管理,提供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程维妙胡萌

新闻推荐

“楼小二”让企业不出楼宇坐享服务

任城区仙营街道大力推动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建设,设立“楼小二”为楼宇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让“有事找服务站、办事找楼小...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