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交警大队 “四点”工作法打破农村交通瓶颈

济宁日报 2021-10-13 07:50 大字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包括“农用车”在内的各类车辆及驾驶人不断增加,农村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却相对薄弱,“涉农”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减,因而强化农村交通管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市中交警大队结合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全力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瞄准“突破点”,建立完善安全联动机制。该大队以隐患路段及群众出行集中路段为突破口,加大巡逻管控和排查力度,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上报相关部门落实整改。随时整治现场、即时通报工作质态、实时跟踪整改进度,形成整治工作闭环机制。同时,对重视程度不高、整治力度不大、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部门严肃执纪问责,倒逼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两站两员”工作人员“家底清”的特点,注重搜集乡镇未及时办理注册登记、逾期末年检、逾期未报废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动车情况,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该大队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勤联动制度,打通条线壁垒,建立联合研判、协同处置等协作机制,全方位强化监管措施,形成整治合力。

突击“疑难点”,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工作中,该大队制定了“重点突击”勤务工作方案,瞄准路段“堵点”、交通秩序“乱点”、管理工作“难点”,强化巡逻管控,做到重点部位必到、高峰时段必巡、严重违法必纠,重点查处占道经营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净化路面通行环境。针对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面包车、摩托车、电动三四轮车等重点易违车辆进行常态化管理。针对酒醉驾、超限超载、“三超一疲”、不按车道行驶、非法载人等高危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形成强力震慑效应。该大队全面实施“雪亮工程”,落实技防工程建设,通过在农村地区重点节点部位布建交通违法抓拍设施,形成管理无死角,全覆盖,构建立体化管控体系。密切联系卫健、交通等部门,强化信息互通共享,重点对“两客、一危、一货、一面”驾驶人的前科劣迹、身心健康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凡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工作原则,即一律依法注销、吊销驾驶证或降级,一律依法撤销、吊销从业资格证,一律通报企业暂停营运、调离岗位或予以辞退,坚决防止“问题人员”驾车上路。紧紧扼住乡俗活动、赶集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提高对农村地区面包车等重点车辆隐患排查频次,重点排查整治逾期未审验、未报废、多次违法未处理等情形以及非法载人、非法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消除动态潜在风险。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联合开展重点企业突击检查,通过查台账、调监控、开会议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和各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排查“遗漏点”,彻底完备交通安全设施。根据农村道路特点,该大队突出临水临河、宽路窄桥、急弯陡坡等安全风险高、潜在危险大的重点部位,组织警力开展多波次、梯进式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推进隐患排查“兜底翻”,确保整治工作“全见底”。正视交通安全隐患“屡治屡现”“反弹反复”的顽固性,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树立履职尽责、尽职免责的正确导向。同时,加大对交通安防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隐患总量不减、增量不断的问题。

聚焦“宣传点”,努力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媒体助力造声势。全面统筹“声、屏、报、信、网”五媒一体网络,增强交通安全宣传矩阵效应。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立足农村地区特色,用好“大喇叭”,常开“宣讲车”,不间断、全覆盖交通安全常识普及,营造浓厚的管理氛围、提高整治声势。宣传民警,乡镇宣传员上门入户。按照“分片包干”原则,实行“入村入户”宣传模式,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现场答疑解惑、观看警示视频、分发宣传画册、签订文明交通承诺书等方式,与农村群众面对面宣讲,实现心与心交流,让交通安全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常态曝光促整改。通过收集农村地区逆向行驶、不戴头盔、闯红灯、开快车等交通违法多发的重点人员名单,进行曝光通报,倒逼违法人员知错即改、文明驾驶、守规出行。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宣传6场,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摆放事故展板56块。

通讯员陈子铜李坤

新闻推荐

景区文明丢不得

“十一”国庆期间,济宁市许多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不少市民抓住难得的放松机会,或带着家人自驾出游,或约上三两好友到景区打卡。...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