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强市 守护百姓健康 济宁市推进建设医疗卫生新高地

济宁日报 2021-09-16 07:56 大字

本报记者山进本报通讯员张志浩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创新实施“先看病、后付费”、“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等系列亮点举措的基础上,接续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2019、2020年连续2年居全省第5位。去年以来,济宁市把“健康强市”列入“八个聚力突破”目标之一,实施公共卫生跃升、医疗能力登峰、医疗招才聚智、中医振兴提质、深化医改突破、基层卫生攻坚等“六大工程”,强力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

济宁市全面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为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济宁市委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600天集中办公,坚持每天召开指挥部例会,搭建起覆盖市县乡村、高效运转的疫情防控体系。同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深入实施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均已完成建设规划编制。济宁市疾控中心是全省第2家具备新冠病毒基因测序能力的地市级疾控中心,其主导建设济宁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新增P2实验室9处,新建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细菌快速鉴定等实验室50余间,在病原体全基因测序、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重要病媒生物病原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为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济宁市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61个,已实现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全覆盖,日检测能力达到16.2万份。创新推行群众免费核酸检测,累计检测94万人次。建成发热门诊43个、发热哨点诊室168个,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临床专科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与关键,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有利于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医疗结构和布局。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济宁市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启动总投资70多亿元、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突出高端人才引育,建成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精品特色专科,总体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同时,加大国内顶尖优质资源引进,印发《济宁市“名医工作室”建设方案》,39名国内顶级专家在济宁设立“名医工作室”,将国内顶级医疗服务带到济宁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市诊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济宁群众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医疗专家服务。

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新突破

济宁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在健康济宁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为不断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市、县两级均成立高规格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11个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全部独立设置中医药科室,财政部门设立振兴中医专项资金。医保部门制定针对中医药的医保报销倾斜政策,形成领导有力、协调有序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为织密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组织济宁市中医院同步启动医疗能力三年提升计划,与国内顶尖中医院合作,重点建设骨科等“五大专科”,打造胸痛等“三大诊疗中心”,储备540名骨干人才,聚力建设国内一流中医院。

下步,济宁市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基石,以中医优势特色为抓手,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建强市、县中医医疗机构,积极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促进中医“五个全科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金城街道西孟社区 开展“99公益日”募捐活动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张汝佳)为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儿童援建“希望小屋”,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传递...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