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才高地 支撑产业发展 济宁市博士后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济宁日报 2021-09-15 07:40 大字

近年来,济宁市持续深入推进博士后工作,不断加强引育力度,切实打造人才高地,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市正常运行博士后创新平台总数达75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6家,累计招收博士后130余人,涉及信息技术、机械、煤炭、纺织、制药、农业等主要行业。

建设科研平台,助力创新发展,每年研究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规划和推进措施,加强各层次博士后平台建设,推动济宁市博士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倾力打造省级以上博士后平台,通过深入挖掘和精心培养,积极推荐用人单位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平台载体。去年以来,济宁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家。其中,省级博士后平台新增数量列全省第1位。创新设立市级博士后平台,通过鼓励用人单位与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探索建立了市级博士后创新平台—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便于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博士后制度在产学研结合和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也为博士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利平台。截至目前,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已达到31家,先后吸引36名博士后人才在站开展科研攻关。

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机制,升级完善博士后支持政策,积极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吸引集聚更多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推进博士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先后制定出台了《济宁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济宁市博士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博士后站的设定、博士后人员招收、科研与管理、经费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逐步建立完善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博士后人才干事创新积极性。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经批准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在招收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市级财政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建站资助。每进站1名博士后人员,开题报告完成后,由市级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科研经费补助,在站期间每人每月发放人才津贴2500元。在站博士后人员获得国家、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1:1配套资助;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济宁市博士后在站期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级、省级专项资助30余项。

优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立足发挥博士后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拓展服务事项、提升服务效能,积极为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人才创造条件,着力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加大宣传推进力度,通过微信、网站等渠道开展线上宣传,面向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开展“两送一问”(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集中调研走访活动,多种方式宣传博士后制度和博士后工作,培训博士后工作人员,不断扩大博士后政策知晓面。助力单位精准引才,定期征集博士后平台的人才需求,依托 “海洽会智慧云平台”“选择山东”“人才山东”等推介平台集中统一对外发布招募信息,助力企业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组织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参加“海洽会”系列活动,现场发布高端人才需求,吸引广大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济干事创业。提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为部分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圣地人才一卡”,在济可享受就医、出行等23项绿色通道服务事项,不断提升博士后人员获得感、成就感,吸引博士后研究人员留济安家乐业。(辛勇赵彦强)

新闻推荐

两年后将再现“六月飞雪” 三百年古流苏树倾倒后重新归位

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张蕾李春玲9月1日,任城区戴庄医院荩园内一棵三百年古流苏树倾倒。任城区自然资源局接报后高度重视,立...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