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5年,让美丽“缬”进青岛 “守”艺人牛爱杰:美好回忆照进现实,让传统技艺在青传播

半岛都市报 2021-06-11 01:49 大字

牛爱杰在做“扎”的环节。这是制作扎染的重要一步。(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牛爱杰观察染色效果。纯植物染缸里培育着蓝色活菌。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存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能体现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保护非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在青岛,就有这样一位非遗传承技艺人:因为儿时的耳濡目染,在一次大学毕业聚会后,她毅然选择了古老的染缬(xié)技艺,5年时间里,自费远赴江苏、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学艺,打算将技艺在青岛传播开来。

>>>缘分

儿时蓝印花,一别30年

“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奶奶纺线,织布染布,我都见过。”眼前的牛爱杰,温文尔雅,一直面带笑容。她出生在山东济宁,如今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理事。

谈到初衷,她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遗憾,“我小的时候,还用过蓝印花,等到我们上了中学之后,就基本看不到了,很少有人去做了,当年也就是我奶奶那代人还在做,现在基本上都不会了。”儿时的蓝印花,深深烙在牛爱杰的内心深处。它就像一粒种子,在慢慢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这一等,就是30多年。

2006年,牛爱杰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2013年与爱人一起创办了爱与乐艺术学校,爱人教钢琴,她教美术。2016年,大学毕业10周年聚会时,牛爱杰遇到了当年的恩师——民艺研究者侍锦老师。也就是在那年夏天,侍锦老师把一些民间艺术老物件带到爱与乐艺术学校,进而把牛爱杰、于景斌夫妻俩带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圈。

就这样,儿时的“看客”,成了如今的实践者与传播者,染缬重新走进了牛爱杰的世界。“我们的发心就是源于喜欢,也没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使命吧,完成一个承上启下的使命。”牛爱杰说。

>>>学艺

师资顶配,个个是专家

一匹白布可以变身色彩斑斓的文创品,染缬技艺以奇妙而又独特的魅力,点缀、美化着百姓生活。从图案寓意上讲,“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这项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精髓所在。

与时下精美、多样的工业化商品相比,染缬产品虽看似粗笨,却越来越契合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初心。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各地,尤其是南方的染缬技艺,2016年夏天开始,牛爱杰开启了南下学习之旅。“印象最深的是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我们第一次去是在2018年夏,那是一家私人博物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创建。”牛爱杰说,作为我国首家集收藏、展示、研究、产销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以抢救、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如今已经成为南通连接海内外的城市名片之一。

说来也巧,当年11月份,正好国家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传统印染技艺高研班》,在南通大学举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元新大师及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牛爱杰。

机不可失。牛爱杰回忆说,当时请来了全国最高学府里在纺织印染专业中最优秀的师资为他们上课:有清华美院主攻蜡染研究的贾京生教授,他长期在贵州实地考察研究;有中国美院的郑巨欣教授,给大家讲了最原始的染缬工艺,他对最原始的染缬修复做出了巨大贡献;吴元新大师则亲自教授蓝印花的制作,包括刻板、上浆、浸染、去浆等流程……

一个月的理论课与实践学习,让牛爱杰受益匪浅。而在她只身一人参加培训的时候,爱人于景斌当起了“贤内助”。那段时间里,他不仅要做好艺术学校,还要照顾在读小学的女儿。那段时间累不累?于景斌笑了,“好男人就要努力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就她的梦想!”

>>>感动

技艺无边界,感激分享

这次培训,彻底打开了牛爱杰的视野。那几年的寒暑假里,夫妇二人带上女儿,先后去云南周城、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古法扎染、蜡染等传统印染工艺。

“短则7天,长则10天,对接一些对我们成长和学习有帮助的资源,主动拜访,很幸运的是,我们见到了很多民间艺人,他们也乐于分享。”牛爱杰说。

云南白族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23公里,是云南最大的自然村,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10000多人,素有“白族扎染之乡”的称号。“我们非常感动,所问问题,他们都会告诉我们,还演示给我们看。”牛爱杰说,在周城,因为语言障碍,和一些年纪较大的传承人交流比较困难,只能依靠他们家里的年轻人给“翻译”;不过,也有比较顺畅的。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小白的扎染传承人,他40岁出头,是大学毕业后返乡的,讲解非常专业,“他们知道你的身份,也知道你要做什么,但他们毫无隐瞒,很质朴,很善良。”

>>>传承

口传心授,让技艺流传

2018年11月,在牛爱杰赴南通培训的同时,青岛爱与乐民间艺术博物馆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成立。展馆集收藏、展示、传承、研发、体验、教学为一体,共分五大展区:中国四大传统印染、蓝染文创、鲁班工具、陶艺器具和民间生活日用品等,现有50多种500多件民间艺术藏品。

中国传统印染分四大类:蓝印花(灰缬)、蜡染(蜡缬)、夹染(蓝夹缬)和扎染(绞缬)。其中,蓝印花和夹染都需要刻板,工艺复杂,蜡染需要高温熔蜡。相比之下,扎染便于学习。它是一种在织物染色时,将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因结扎方式不同,染色后犹如开盲盒,变化多样,趣味无穷。

“扎起来就可以染,不管扎什么的花样,染出来都好看,随意性比较强,也不用等太久。小到四五岁的小朋友,大到退休的老人,都可以学。”牛爱杰介绍,自2016年以来,她已接待了百余场次的研学活动。此外,他们还将“移动的博物馆”搬入校园,走进太平路小学、鞍山二路小学、富源路小学等及众多幼儿园,传播非遗蓝染文化、传授扎染技艺。

>>>惊喜

打动小学生,静待花开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批学生从公众号上看到了我们的信息,一行七八个人专程从上海赶了过来。”牛爱杰说,考虑到要向大众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必须要大家学到精髓,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古法纯植物扎染,甚至多次远赴云贵等地,向当地艺人学习如何在染缸里培养菌群。

前不久,牛爱杰刚刚接待了一批小学生,并手把手教他们制作了漂亮的扎染作品,其中一名小学生如此描述这次“奇妙”之旅:“我们把布料放入染料桶中静置了15分钟,等待奇迹的发生,最终我成功地染出了波纹。最为奇特的是扎染花色变化万千,美轮美奂……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都应当肩负起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好好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济宁市卫健委 扫码就医让健康更无忧

本报济宁讯(记者周慧迪)为有效解决传统就诊卡“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问题,更加方便群众就医,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