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频共振 助力经济发展 项目签约即落地 24小时内落实任务清单

济宁晚报 2021-04-22 08:04 大字

本报记者宋娜

如今,伴随着薄膜太阳能、新型智能护膝、液化绷带敷料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相继落户济宁市西部新城,济宁市经济“基本面”加速焕新,市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环保,充满想象。昨日,记者从济宁经开区“二次创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集群集聚、北方教育装备产业集聚基地,实现了薄膜太阳电池、智能护膝等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入“十四五”规划发展新阶段,济宁经开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一个现代智慧产业新城正加速构建。

智慧加持盘活创业创新的新动力、新动能

2020年,济宁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86亿元,年均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21%,居全市第5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358元、18565元,年均增长5.3%、7.7%。

“十三五”期间,中北锂电、中亿石墨烯、恒大金属、海推重工、菲特环保、膜泰超滤膜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神力索具、乾钢绿色金属、新盛霖智能制造、汇鑫新能源空调、智慧谷科技创新园等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8.2:64.0:27.8调整为8.4:60.6:31。

据介绍,该区创新“三级联动”模式压茬推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行,市场化整合资源的思路,新成立了专门的运营管理公司,将重点目标任务分解,推行例会和督查考核机制,做到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和创新举措。同时,强化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五链统筹,做好全要素保障,并通过打造“人才服务超市”,建设数字化智能园区,常态化举办“创翼之星”创业创新训练营活动,真正盘活创业创新的新动力、新动能。

不仅如此,该区还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拓宽信息渠道,实现科技招商。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与中科院、省市产业研究院所合作,与市产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一支2亿元产业基金。目前8个高科技项目已实现投产,中科院兰化所液体绷带敷料项目、新型智能护膝项目等4个产业化科技项目即将落地。其中,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合作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荣获国家级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全省大赛特等奖,实现了济宁市在该类大赛的历史性突破。中科中美激光熔覆项目,自主研发的整套装备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首次出口欧洲。

集中精力设标准厂房确保企业拎包入住

为解决企业多、土地少、签约多、落地慢等招商难题,济宁经开区通过专项债、央企EPC+F、社会资本参与、园区运营商引进等方式,分功能、分产业规划建设标准厂房60万㎡,实现了项目签约即落地。

“经开区不断加大对辖区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的招引力度,在落地方面摸索出了一条符合经开区实际、适合园区发展的道路。”该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集中精力建设标准厂房、研发办公商务中心、专家青年公寓、生活服务设施及共享实验室等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的综合配套,确保企业拎包入住,加速项目落地。同时,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对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

此外,实行“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项目签约后,24小时制定任务清单,48小时召开专题推进会,实行区级领导、职能部门、乡镇、招商单位、平台公司“五位一体”推进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助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

新闻推荐

推动落地全市首笔 供应链票据融资业务 人行济宁市中心支行

自供应链票据推出以来,人行济宁市中心支行积极做好政策宣讲工作,筛选推荐核心企业加入供应链“白名单”,组织金融机构加强与...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