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八方英才 厚植双创沃土

济宁日报 2021-04-21 07:1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时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正悄然崛起。

济宁经开区有一家先进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现在刚起步,规模还不大,但很受关注,有望成为经开区的“后起之秀”。这家企业叫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济宁经济开发区“双创”孵化产业示范基地。

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王耀明介绍,他们的新一代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高端芯片与应用产品生产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去年10月产品在济宁经开区开始试生产,当年产品销售收入300万元,今年订单不断,达产后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建设车间,提高产能。

王耀明是中科院博士,持有的专利技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去年4月在济宁经开区注册了公司。王耀明介绍说:“落户‘双创’孵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标准厂房,而且省市区都给予了产业基金支持。这个项目先期投入2600万元,省产研院、济宁市产研院以及济宁经开区就注入了产业基金2500万元,我们团队仅出资了100万元,便解决了资金的大难题。”

济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介绍:“我们高效统筹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五大链条,布局核心功能区、发展配套区和产业转化区,与济宁市人社局联合打造集企业孵化、研发中试和规模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双创’基地,让科技项目在这里能快速成功孵化。”

为加速企业孵化,“双创”基地建设了贝壳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微软——济宁孵化加速创新基地、北方教育装备产业城等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开展了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招引活动。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西安光机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等院所,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实现创业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目前,已引进优质人才团队16个,博、硕研究生220人,获得授权专利536件,成功孵化产业化项目32个。

围绕技能人才需求,济宁经开区设立了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园区,引入了济宁市创业大学总部,建设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企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育高技能人才800余名。围绕资金需要,与济宁产研院、青岛中科育成共同成立了2亿元的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还设立了专项经费,培育“十强”产业项目,建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在人才住房补贴、企业租金减免、用电用能成本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目前,济宁“双创”孵化产业示范基地已进驻企业200余家,为民服务中心、邻里共享中心、济宁修文外国语学校、北大新世纪济宁附属中学、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产业转化区已建成现代化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落成中科北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园,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厂房”的全产业链条。

新闻推荐

济宁市举行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业务培训

本报济宁4月20日讯(记者郝明雷)今天上午,全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培训会议召开,按照省口岸办统一安排部署,省电子口岸专...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