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 网红小镇在碧水边火起来

济宁晚报 2021-04-15 08:32 大字

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张美荣张兴

金黄点点香百里,一方春色醉花海。日前,兖州泗河西岸的花海彩田景区,千亩油菜花金浪翻滚、蜂蝶飞舞,更有恐龙模型和萌宠神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大家或在田间驻足留影,或在河中泛舟荡漾,或是走上吊桥眺望欣赏……春分时节,在这里举办的花海彩田第三届油菜花节,余温未消,已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盘活闲散荒地变废为宝打造青山绿水

一片油菜花田,激活一池春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然而两年前,兖州泗河西岸还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上游龙湖湿地建成后,为泗河兖州段带来汩汩清流。位于泗河下游的新兖镇牛楼社区党委,紧紧抓住兖州泗河全域开发整治打造“3+1”四大板块的机遇,借助区位交通优越优势,做好土地文章,挖掘内在资源,盘活闲散荒地,变废为宝打造青山绿水。

据牛楼社区党委书记朱宁富介绍,社区党委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坚持旅游景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三区共建,实行马桥湿地生态区、花海彩田景观区、花涧小巷文商旅融合区、现代农业区和园林社区的组团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马桥湿地公园、花海彩田景区、园艺产业区、花涧小巷文商旅融合区已建成运营,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660多万元,带动村民就业800余人,群众年人均收入达2.3万元。

“花海彩田利用泗河复堤取土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对泗河西岸的土地进行平整、培肥,堤内2000亩花海彩田、马桥湿地初具规模,融为一体。”牛楼社区胜日寻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江说,花海彩田景区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油菜花、向日葵、高粱等农作物,并点缀种植各类鲜花。同时做好加工文章,建设了农产品加工车间,对油菜籽、葵花籽进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

●特色商业街初具规模140余家商户进驻

极具鲁西南特色的灰顶白墙民居,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卖美食的,吹糖人的,卖字画的,磨咖啡的,汉服体验的,热闹非凡。这里便是牛楼小镇“花涧小巷”特色商业街。

牛楼小镇“花涧小巷”于去年3月份正式动工,不到4个月时间,这处150亩废旧厂址上古色古香的小巷子初具规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迎来了140余家商户进驻。其以“一步一特色、户户不重复”为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以“美食小吃、五彩灯光、音乐酒吧”三大元素,吸引不同地区游客慕名而来。除了入驻商户外,还对周边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服务,设置保洁、安保、后勤等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增收喜悦。

“新增300余个就业岗位,而且三分之一商铺是牛楼社区居民在经营,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小镇对首批入驻商户实行‘半年房租减免、后期收入分成’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降低商户进驻成本。”郭振江说,小镇不仅盘活了现有乡村旅游资源,更增加了参股居民的收入,带动了社区居民就业。35岁的村民郭磊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在外打工的郭磊回到家乡发展。“商业街建成后,我是第一个搬来开始装修的,现在店里每天的营业额在6000元左右。”郭磊说,他开的神仙豆皮小店成了“网红店”,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民入股得到实惠

在堤外南部,依托牛楼小镇“花涧小巷”,同步规划建设了“一馆一园一平台三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现代农业生产和科普观光”为主线,以“温室和蔬菜生产”为特色,致力于打造现代教育研学基地和农业种植科技交流推广平台。目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儿童乐园已建成启用,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即将建成,着力打造全民参与、文化浸染的新型全域旅游特色小镇。

近年来,牛楼社区积极探索盘活土地发展集体经济,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流转,全村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大江林业等合作社,利用旧村拆除的土地建设了商贸中心、花鸟鱼虫市场、大型钢材交易市场、牛楼味道生态农庄,吸引了100余户商家,安置了500余名村民就业。各类产业项目的迭加实施,每家每户除了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同时,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入股牛楼小镇的项目也都得到了实惠。“2018年入了股,年年有分红,利息也高,要用钱的时候提前说一声就能把钱取出来了。”69岁的牛培栋说,他已连续两年拿到了分红。

新闻推荐

26个项目集中签约 济宁市产学研对接活动暨高端装备制造论坛成功举办

本报记者王艳茹通讯员冯鲁红日前,2021年济宁市产学研对接活动暨高端装备制造论坛在圣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高端装备产业...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