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促改 治已病防未病 2020年全市完成审计项目413个

济宁晚报 2021-04-01 07:47 大字

本报记者宋娜

日前,济宁市召开“把握全市中心工作 突出主责主业在更高层次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新闻发布会。2020年,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413个,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4.6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52件,78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被审计署、省政府、省审计厅和市领导批示。2019年度济宁市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审计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济宁市审计机关将紧盯“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目标任务,全面依法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治已病防未病。

聚焦重点工作,扎实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

紧扣“六稳”“六保”、科技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促进就业优先、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及新增财政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等重点审计(调查)项目;持续关注优化营商环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情况,紧盯关键环节,提高监督针对性、时效性,及时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资金到位、项目落地、政策生效。

聚焦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增收节支,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审计

紧扣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部署,对财政支持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落实、四本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和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实施、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8个方面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以及政府专项债券和财政新增直达资金等进行审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增强财政资金支持发展、引导发展的能力,推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和责任落实,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紧扣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关重大改革任务推进、重要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开展32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2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期审计,重点关注权力运行中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扎实开展民生审计

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全市公共卫生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情况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保障惠民政策发挥实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国有企业规范管理和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事项推进情况,扎实开展企业审计和审计调查

围绕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管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重点审计济宁市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和重点改革事项推进情况,深入揭示企业管理和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国企做大做优做强和“倒计时”改革。

聚焦投资审计“三个转变”,扎实开展政府投资审计

紧扣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三个转变”,聚焦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点领域,对济宁机场迁建、济宁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绕城高架路建设等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对济宁中医院新院区建设、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建设、济宁市跨线桥3P项目(王母阁路跨线桥和火炬路跨线桥)等进行决算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

聚焦“治已病、防未病”要求,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审计结论落实及结果运用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整改督查、整改约谈、整改问责、整改报告、整改公开等审计整改“五项制度”,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严格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销号制度;践行“边审计边整改”理念,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审计整改合力;深化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在干部管理、财政监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国资监管及综合考核中的运用,切实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

新闻推荐

今年济宁市将投放31.8亿缓解融资难 政银携手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万德龙昨日上午,全市“政银携手百亿助小微”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据悉,今年全年济宁市将召开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