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引领 闭环联动 构建高效民生诉求响应落实体系

济宁日报 2021-03-31 07:11 大字

刘君妮

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更高效地响应和落实民生诉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做好这一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突出“以和为贵”“以仁为美”,以“积极信访”“满意信访”“和谐信访”为抓手,全面推进集约高效、多元化解、开放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构建高效的民生诉求响应落实体系,让群众反映民生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注重源头有效治理,全面实施“六和引领”工程。打破就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实施“六和引领”工程:一是党建领和。深入推进党建“双基”工程,以过硬支部破解老大难,靠红色先锋攻坚急难险,大力宣传优秀村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优秀事迹,努力实现一个支部带活一个村,一个党员带和一片人。二是法治守和。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法律超市”,优化提升隐患纠纷排查、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正引导等服务。三是社会协和。全面发动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等平安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培育“郭大姐帮帮团”、“老娘舅解忧连”等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是专业维和。邀请专家参与成立调解专班,采取“一案一专班、一案一团队”的形式集体会商重点案件。五是文化育和。结合“以和为贵”乡土特色,大力弘扬恭、宽、信、敏、惠等儒家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营造充满正气正义的人文环境。六是家礼兴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挖潜和宣传“最美家庭”、“家和万事兴”等本土事迹资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懂礼知孝、邻里团结、兄弟友爱等家风家训熏陶。

创新闭环联动模式,构建四五六七链条响应。有呼必有应,有事快解决,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要全面铺开“4567”工作法,确保民生诉求有效解决。一是群众周四敞开谈。充分发挥村级“和为贵”调解室作用,坚持“周四说事”工作制度,每周四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坐诊,集中解决倾听群众反映诉求,确保小事不出村。二是社区逢五深入听。结合民意“5”来听,社区党总支书记组织社区干部定期到所辖村居访民情解民忧,并对村干部代办的反映低保、医保、违法建设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同时对群众不满的问题及群体性、苗头性的问题,比如对于村集体资产分配、村干部作风等问题,社区书记提前研判并提前向街道“和为贵”服务中心预警,预约周六街道书记接访。三是街道周六书记接。街道书记根据预约情况带领副书记和社区书记召集职能部门,在周六上午集中接待、集体会商研究。为确保调解效果,对来访群众代表可提供菜单式服务,让他们从“郭大姐帮帮团”“老娘舅解忧连”“退休教师宣讲班”等社会组织下单,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一起参与解决。这样既能让街道书记周一至周五在正常工作时间集中精力抓全面,又能满足群众周末信访不误工的需求。对个别在街道“和为贵”中心处理不满意的案件,或因职能受限解决不了的民生诉求,街道“和为贵”中心摸排清楚情况后,提前向县(区)级“和为贵”中心预警、推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确保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四是问题七天有解答。街道“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实现民生诉求窗口单位直接受理,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让群众解忧只进一扇门。坚持科级领导带班制度和纪检干部坐班制度,对办理不及时的进行预警、问责,形成闭环办理,确保初信初访7个工作日内办结。

实施流程再造提升,打造高效为民服务平台。坚持党建引领、一统两分,群众办事集中在为民服务中心,群众解忧在“和为贵”服务中心。尤其是“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打破信访“二传手”格局,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将群众反映诉求比较集中的部门,进驻到街道“和为贵”中心,提高矛盾化解效率和成功率,确保实现最多跑一地、最多找一人、最多访一次、最多“电”一回的“四个效果”。

推动力量下沉一线,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把群众视为亲人,坐在一条板凳上,事情就好办理了。一是做实做细全科网格。细分基础网格,推动“多网融合”,建立完善全科网格员队伍,推动即时化解,实现微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二是落实未诉先调制度。每个村(社区)都要设立“和为贵”专员工作站,“和为贵”专员主动连线群众,将民生诉求解决途径由被动变为主动,对摸排出来的民生诉求,该由村居解决的,反馈村居由村支部书记“周四说事”解决,该由社区书记解决的,反馈社区书记结合民意“5”来听解决,解决不了的按程序报街道,由书记办公会周六集中会商解决,确保提前摸排矛盾,治未病,并为党委政府科学研判民生诉求提供依据。三是推动数据智慧赋能。整合疫情防控、城管、党建、环保、综治等数据化平台,建设联合信息调度中心,推动“信、访、网、电、视频”全面融合,实现“一个中心管指挥、一个大脑管数据”。四是建设平安家园卫队。全面整合一村一警务助理、退役军人公益岗等力量,探索建立平安家园卫队,着力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哨。

孟子曾说:“民事不可缓也。”镇村两级是解决矛盾纠纷和化解民生诉求的主战场,“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创建,一方面要构建集中办公、集成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新型社会治理综合体,让群众有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能找到对口部门的人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解决,问题不再是转交转办,而是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另一方面对基层干部解决民生诉求提出新的要求:“和”群众交流,“为”百姓解忧,“贵“担当作为。街道书记、社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要实行三级联动,落实好“4567”工作机制,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做实做细为民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和幸福感。

(作者系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党工委书记)

新闻推荐

专项整治 释放公共停车空间

为解决社区内停车难的现象,日前,任城区阜桥街道小闸口社区联合阜桥执法四中队、物业公司共同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肃清乱停乱...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