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商银行 做优信贷服务 助力春耕备耕

济宁日报 2021-03-30 07:48 大字

时值春分,农耕正当时。在济宁市唐口村外,王存粮驾驶着农用施肥车在田间来回忙碌着。他是任城区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主要从事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春耕期间是合作社的旺季。前些日子,因急需购买化肥及种子等农资物品,但由于资金不足,让他一时间犯了难。恰逢济宁农商银行唐口支行“四张清单”定期对接走访,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需求后,及时开辟办贷绿色通道,仅用1天半的时间就为其发放15万元的春耕备耕贷款,保障了春耕备耕资金需要。极快、极简、极优的信贷服务体验,让王存粮等一大批农户、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主体等对农商银行竖起了大拇指。

农时不容耽误,服务不容懈怠。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积极引领全市农商银行践行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宗旨,多措并举支持春耕备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576.34亿元,今年新增27.71亿元,其中今年春耕备耕贷款累计投放10.82亿元,惠及1.76万户。

拓宽合作渠道,加大零售贷款投放。积极与省农担、市就业服务中心深入合作,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免担保费等政策,大力投放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等政策性信贷产品,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创业担保贷6.5亿元、鲁担惠农贷款3.6亿元;加强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借助其搭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股权”“水域滩涂养殖权”等交易流转平台,积极解决农村产权抵押“无平台衡量价值、无法流转、无法登记”等问题,助力盘活农村资产;积极与财信担保公司合作,签订“总对总”融资担保协议,实行“见贷即保”,进一步拓宽担保方式,解决客户担保难问题。持续与车管所、国土局、人行等部门深化合作,将“银车通”业务、不动产登记、征信查询等便民化服务覆盖到乡镇,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和零售业务扩展水平。至2月末,全市农商银行零售类贷款560.4亿元,较年初增加32.5亿元,同比多增20.39亿元。

把准信贷投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类别、种植特点不同提供多样性、差异性、针对性的信贷服务,重点支持使用农业新技术的种养大户、高产示范农户;优先支持农户在推广良种以及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工具上的投入;鼓励支持农户购买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等来加快推进大规模的农田和农业机械化。借助“四张清单”对接成果,围绕全市1.8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万个家庭农场、7000多个社会化经济组织、17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农业产业集群等新型农业主体,做实“审计中心-农商银行-支行”三级联动营销,即审计中心负责对接市直部门,获取主体清单,加强业务指导;农商银行负责分解考核,强化督导,做好保障服务;支行负责逐户上门对接营销,充分运用组合贷模式,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目前已实现对接“全覆盖”,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6亿元。

优化服务模式,大力提升支农质效。推行便捷获得信贷,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模式,线上大力推广信e贷等线上产品,客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银行自主申请、系统自动审批,实现秒批秒贷,今年新增信e贷5600户、3.17亿元,规模和户数增幅分别为14.03%、17.61%。线下推行“无纸化办贷”“限时办贷”,积极上门服务,只需4个签字、手续齐全当天即可放款。零距离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网点覆盖到村优势,派驻350余名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挂职乡镇街道和村委金融助理,实行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制度,派驻1300余名客户经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到村驻点办公,及时解决农户金融需求,真正将金融服务和惠农政策送到农户家门口。加强四型网点服务,保障支付结算渠道畅通,通过产品、服务、渠道等多层次的创新,全面支持农户春耕备播。刘国前魏高起

新闻推荐

争创一流电力营商环境新标杆

本报评论员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决定实施“党建+”亮旗创优工程,市县一体开展“三级...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