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对夫妻同获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杏林伉俪 演绎科研佳话
本报记者张昭晖
本报通讯员周静汪天娇
科研创新是引领医院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志。在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获7项立项,展现出过硬的科研实力。而在这七个项目中,两对夫妻占据四席,分别是临床药学科张海亮、韩文秀、肿瘤科陈文明、血液科孙道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他们相互促进,默契配合;在生活中,他们彼此吸引,结为连理,演绎了一段科研情侣佳话。
享受忙碌收获成长
张海亮,一名性格安静的邯郸大男孩,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在济宁打拼。作为一名临床药师,他深耕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一半时间在病房,一半时间在实验室里,一块记载着大量实验数据的大型移动硬盘则是时常带在身上,以便回到家中继续书写标书、论文。近几年,张海亮的课题和学术成果主要围绕温敏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肿瘤射频消融中显像和温控的应用,以期实现对肿瘤的靶向定位和射频消融手术过程温度的精准控制,从而提升射频治疗效果。
韩文秀是一名金乡姑娘,在临床药学科下属的药学实验室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临床医师,这个岗位不需要和患者打交道,却更要有一颗恒心,耐得住寂寞。一天做十个小时实验,这种生活或许枯燥,韩文秀却能乐在其中,享受这种安静、浓厚的科研氛围,每一次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都能让她欢心鼓舞好一段时间。
在张海亮和韩文秀身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善于思考,同样的细致耐心。2017年,两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硕士研究生来到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先后进入临床药学科,在工作中相识相知。2019年,他们牵手走进婚姻殿堂,又各自申请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的责任、工作的挑战,让这对年轻夫妻在一年内成长了许多,也更加地忙碌。
平日里,两人少有闲暇时间,更没法如新婚燕尔般享受生活,两人更像是科研道路上的亲密战友,当一方遇到思维瓶颈时,另一半便会一起集思广益,共克难关;在一方的标书或论文完工时,另一半也会帮着勘误校正,查找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语,两人日常交流和问候,更多是互相转发一些彼此研究领域内的动态信息。说着,张海亮拿出手机,打开自己的微信关注,里面的几十个公众号几乎都与医学科研有关,既有自己研究需要的,也有韩文秀用得着的。在他看来,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才能不断进步,才有可能在医学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相濡以沫携手并进
在这所历史悠久、英才汇聚的“百年老院”,不乏共同奋战在医疗一线的夫妻。陈文明和孙道萍,相识于大学校园,毕业后一起进入医院工作,从一起攻读博士学位,到一起做科研项目。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攀登新的高峰。
陈文明和孙道萍是在苏州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同班同学,毕业时,孙道萍希望考博,但两人权衡商议后,最终选择了先就业。工作五年后,经历过越来越多的棘手病情,两人深感知识储备有限,需要继续学习前沿医学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继续学习深造,陈文明和孙道萍要克服很多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照顾孩子。经过了艰难的思想斗争,夫妻俩狠下心,把当时只有一岁的孩子送到了淄博,交给孙道萍的父母照顾,一直到两人博士毕业,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
“在决定报名后,另外一个难题就是英语,毕竟放下了很长时间,再拾起来很多单词已经完全陌生了。”据陈文明介绍,临考前三个月,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练习听力、做试题,有时因为劳累,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度疲倦,即便如此,夫妻俩回到家中仍会相互鼓励着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
尽管身处不同科室,两人专研的领域却存在着交集,在这次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陈文明和孙道萍的项目都与癌症诊疗有关,这也促成了夫妻间的珠联璧合。一些基础性数据和实验可以共同完成,甚至有几名成员也是两个团队“共享”,依靠着彼此的密切协作,两人的项目都取得顺利进展,双双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眼下的成绩,陈文明和孙道萍看得很淡。在他们看来,这份荣誉是对自己多年来辛勤付出的一种认可和激励,但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百年的历史长河里,有着太多科研方面的辉煌成就,自己也将以医院的前辈们为榜样,着眼更高的目标,力争保障群众健康、促进医院科研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春暖花已开,奋进正当时。刚刚召开的全市提升干部执行力动员大会,向全市上下发出了以“起跑就加速、开局就争先”的战斗姿态...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