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教学策略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王彩霞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而简便计算是计算当中的精华,那什么是简便计算呢?简便计算就是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或性质,灵活、巧妙地进行计算。尤其是在教学这一方面知识时,我常常感觉学生做题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通过生活情境理解运算定律
在简便计算中使用最多的运算定律就是乘法分配律,这个运算律也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入:四年级一班准备采购夏季校服,上衣65元,裤子35元,共有42个学生,一共需要多少元?按照正常的计算,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情况:(65+35)×42,65×42+35×42。先让学生对比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得出(65+35)×42= 65×42+35×42,进而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理解“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又如,简便计算中“带着符号搬家”的问题。在计算127+46-27时,大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127可以先减27再加46,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公交车上原来有127人,先上来46人,再下去27人,与先下去27人,再上来46人,最后车里的人数是不是相同的呢?学生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可以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看,当数学算式有了现实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理解这些运算律时就变得轻而易举,简便计算就水到渠成了。
规范做题步骤做对简便计算
一道简便计算的题,我们一般分4个步骤去做:一看,看数的特点,如32+127+68,其中32+68能够凑成100。又如25×32×125。 我们知道25×4能够凑成100,125×8能够凑成1000,所以我们把32拆成4×8;二想,想这道题我们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律作为支撑,如32+127+68=(32+68)+127,我们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又如25×32×125=(25×4)×(8×25),我们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三算,我们用口算的方法把这道题写出来;四查,最后我们还要检查一下这道题做得对不对。
在纠正错题中熟练简便计算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他们在简便计算中会不可避免出现错误,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错题加以利用,分析错题的原因,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如何改正,彻底明白错误的原因,就能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学生在计算(8×9)×125时,写成(8×125)×(9×125),出现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思维上存在误区,他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与特点区分不清。在此情况下,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定律,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定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告知学生通过判断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来选择运算定律,即有加法和乘法时,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若全为乘法时,则应当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
对于学生经常计算错的题,我们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比如同时出示467-99和467+99这两道题,467-99=467-100+1=367+1=368,467+99=467+100-1=567-1=566,先让学生对比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追问为什么前者是加1,而后者是减1呢。这样学生对多减再加和多加再减的理解就深入了。同样对于理解286+103和286-103这两种题型的少加再加和少减再减也就容易多了。通过分析错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属于他们的规律,就能更好的熟练利用运算律了。
注重个体差异体现算法多样
每位学生都有独立的意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谓的简便就不能得到大家的一致统一。一些学生认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一些学生反而认为那样解答更加简便。如25×48,有的同学会把48拆成40和8的和,而有的同学会把48拆成8和6的积。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多讲几种计算方式,好让学生自行选择。
新闻推荐
38岁壮年男子深夜突发心血管破裂 11小时“心血战役”,济医附院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助其度过生死劫
医院专家为患者实施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本报济宁12月9日讯(记者孔茜通讯员张勇高爽)深夜突发病症、胸...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