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遍地开花”
本报通讯员苏强赵安宁
近年来,兖州区积极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0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发展,迸发新活力,激活新动能。
位于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的向阳花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建设了占地10亩、每个网格占地1分的“一分地菜园”,开启了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土地出租模式,一亩划成8份,一份800元,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蔬菜需求的同时,也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种植蔬菜,看着是怎么种的,怎么管理的,吃着这个菜比较放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吃着新鲜蔬菜,又享受着采摘的乐趣。”市民程振芬边摘菜边说,她在这里认领了一分地。
据了解,多年来,向阳花家庭农场注重科技转化,创新种植模式。农场引进了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调整了农场的种植结构,逐步由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转型升级,哈密瓜种植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十几个优质品种;由一年种植一茬哈密瓜,创新到现在的一年种植两茬哈密瓜、一茬蔬菜的种植技术,亩经济效益倍增。农场还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摸索出了私人定制、休闲农业、打造本地品牌等经营理念。“通过这几年的摸索,这个效益要比露地的高十倍。像我们的大棚,平均效益达到了1万元左右,露地蔬菜在1000元左右,你看我们的小麦玉米,除去土地流转的这些费用,也就是在500块钱左右,但是我们种出来的这种蔬菜,露地蔬菜是1000元,大棚的效益在1万元左右,2019年我们达到了30多万元。今年哈密瓜也不愁销路,通过卖哈密瓜,估计这几年的效益能达到50万元。”向阳花家庭农场负责人马兆文满怀信心地介绍。
兖州区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在大安镇唐营村注册成立,合作社成立后,便将周围群众的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机械化耕作,并积极与有关企业搞好生产协作,开展农业订单生产。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5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大安镇唐营村,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正操作着先进的农机设备在田间劳作,他们分工明确,效率比原来高出几倍。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来顺说:“成立合作社比传统的种植节省人工,我们现在1000多亩地,用了大型的机械化运作,二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除此之外,对大户服务1万多亩,这样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效率。今年又上了一个秸秆茎穗兼收打包机,把秸秆充分利用起来,能变废为宝,当成商品卖到养殖场,这样每亩地能提高200元的收入。合作社通过几年的运作,产供销一体,订单化作业,咱的粮食不愁销,都是订单模式,我们今年的收入将突破500万元。”
据了解,2019年合作社小麦玉米粮食生产收入237.47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317.25万元,合作社纯收入43.41万元。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23家,建成家庭农场206家,土地流转率达65%。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三品一标”认证达到42个,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3家、市级农产品示范园10处。创新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企社共建、龙头带动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已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为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与合作,带动和促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