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探访洪庆民俗博物馆 学习民俗知识 感受民俗文化

济宁晚报 2020-12-03 08:36 大字

传统习俗是经过世世代代积累、演变留下的一种非物质遗产。习俗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有很多习俗和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11月29日,济宁市小记者团走进市民俗博物馆,看文物、学民俗、听讲解,了解家乡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以及济宁地方民俗。

天气寒冷,但丝毫没有影响小记者们对本次活动的热情,小记者和家长们陆陆续续到达活动现场,一起去探索神秘的民俗博物馆。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动画手稿,每一个人物和表情都描绘的惟妙惟肖,上面画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各个朝代的寓言故事,有《论语》、《女娲、伏義的传说》、《孟母教子》等,在贾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小记者们充分了解了一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再往前走就到了3D馆,墙上的恐龙、大黄蜂机器人、长颈鹿瞬间就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让孩子合影留念,每张照片拍出来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通过长长的“魔镜”隧道,就正式进入民俗博物馆了。四合院一样的布局,石刻的墙壁显得既庄严又壮观!馒头房、纺织机、磨盘,木质的古代桌椅、床,一时间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神奇的激光灯还原了济宁清朝时期的太白路,穿着长袍的男男女女,在路上穿梭的马车,好一番盛世繁华的景象,小记者和家长们也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一边看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来。玻璃展柜里一个个可爱的陶瓷猫咪吸引了不少目光,记者了解到这竟然是用来装水的水壶,名字叫“猫壶”,看着可爱的猫咪,想必用它来喝水一定会使人心情愉悦。再往前走,药房、文房四宝、一个个明清时期的黄花梨化妆盒映入眼帘,让人不禁想象古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家来看一下,这是古时候的济宁地图,家长们可以拿手机拍下来。”贾主任的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围观,感兴趣的家长们还一起讨论了每条道路对应的是当今的哪条路。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后,小记者和家长们原路返回了博物馆的入口,本次活动也接近尾声。

小记者和家长们依依不舍的合影留念,都说时间过得太快,总是意犹未尽!

新闻推荐

地域文化下的文创产业

本报记者汤伟通讯员孙灿文创产业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