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千百年的光泽 浴火重生的金属工艺

济宁晚报 2020-11-16 07:41 大字

本报记者汤伟

金属,源于自然,浴火重生。在手艺人和艺术家手中幻化为工具、武器、器皿、饰品和雕塑。日前,济宁学院美术系产品设计实训室负责人、济宁青年美协理事李文超,走进高新区大学园产品设计实训室,作为百姓讲堂的讲师,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金属工艺的渊源,详解这一传统的手工艺。

历史上的金银器

金银器皿作为一种豪华而贵重的生活用具,在隋唐时期有着重大的发展。1957年出土于隋代李静训墓的金丝项链和头饰,精巧华丽,标志着此时金丝工艺已成熟。唐代皇家设有金银作坊院,所产物品称为“官作”,而民间工匠所营金银器则称之为“行作”。

唐代金银器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炉、壶、碗、盘、杯等器皿,造型优美,富有变化,纹饰生动。其装饰技法多以毛雕、浅浮雕、鎏金及镶嵌等技术为之,反映了唐代金银细工高度的工艺水平。

唐代铜器,因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而在某些日用器皿上相对减少,甚至被替代,但仍获一定发展。此时铜器中最具特色和水平的,要属铜镜。唐代铜镜,庄丽丰满,风采迥异,质纯而精,镜面光亮平滑。唐镜的图案构成,突破了从镜钮到边缘同心圆的层层布局,多应用散点和适合的章法,简练明快,完美和谐。另外还创有多种花式镜,常见的有葵花、菱花等多种形式,并新创无钮有柄手镜,使用更为方便。其装饰技法,除传统的浮雕、浅雕、剔雕外,尚有贴金银、嵌宝石、镀金、彩釉和漆绘等。

宋代的金属工艺是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适应城市平民生活的需要,制造了大量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属器皿。

宋代金银器已非常发达。皇家所用的金银皿由少府鉴、文思院掌造。据记载都城汴梁已有金银铺,南宋朝廷及王公贵族对金银器的需求有增无减。从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宋代金银制品多为酒器、茶具和装饰品。

宋代铜器工艺中重要的有仿古器和铜镜两类。宋代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亚字形、弧形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量,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

元代金属工艺以金、银、铜、铁、锡为其主要原料,以铸、锤、揲、錾、等技术制成不同用途的日用器物和高级工艺美术品。当时的贵族阶层和酒楼饭庄都普遍使用金、银器。金器工艺以掐、累、镶嵌技术为其尖端,亦称金细工艺。除了以金制成器物之外,还削金为泥,锤揲为箔、丝等,用于丝织、漆器、木器的装饰及镀金以饰银铜之器。银器没有金器贵重,在城乡富有者中也普遍使用。银器工艺在技术上与金器相似。

明代金银器工艺的特点是与宝石镶嵌结合。内廷设银作局,专为皇家打造金银器。其代表有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金冠和江西明益王墓出土的各种金银器物等。

清代内廷金银器由养心殿造办处制造。银器作为金器的代用品,制成首饰、器皿,通行全国城乡。铸铜工艺获得了特殊发展,最著名的是铸于永乐年间,现存于北京大钟寺的金刚华严钟,为国内现存最大铜钟。宣德鼎,因产于宣德年间,又称宣德炉,以后历代均有仿制。据文献记载,是以外国的铜、铅、锡、胭脂石、安澜砂等原料,经多达十二炼后成器,以充庙宇供器或室内案头陈设。因其名贵异常,传世稀少,故内廷与厂肆仿制成风。铸铜名家胡文明、张明歧、石叟等皆有制品传世。紫禁城内的铜狮、铜炉、铜缸、铜龟、铜鹤等陈设足以代表乾隆年间铸铜工艺的水平。

现代金属工艺的基础

首饰与金工基础,是指将铜、银等金属材料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碾压、拉丝、锯割、折弯、锤打、焊接、镶嵌、执模、抛光、着色等工序制作符合工艺要求且具有佩戴和实用功能的首饰及工艺品。它是珠宝首饰设计、首饰工艺制作、金属器皿设计、工艺品制作等传统技艺及现代手工艺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技艺。

从工艺上讲,首饰与金工基础是一个极其枯燥又极度考验耐心的,但它却是打开通往独立珠宝首饰设计师、职业手艺人自由王国的第一把钥匙。可以说没有经过首饰与金工基础严格训练的人是永远无法达到触类旁通的自由创作之境地。

通过首饰与金工基础的学习,学员能够熟练运用锯、锉、焊、锤、镶等工艺来制作系列专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为从事金属及首饰设计与手工艺打下专业而扎实的基础。

中国十大金工工艺

鎏金

近代称“火镀金”。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二里头文化三期所出铜刀刀背细纹间见有鎏金痕迹,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鎏金实物。到战国时期,鎏金工艺比较成熟,辉县固围村战国墓所出鎏金铜兽为其代表。以后历朝各代均使用鎏金技术增强器物的美感。

镶嵌

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浅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时期较盛行。

锤鍱

晋代发明的一种雕塑技法。先做成所需要塑造物体的模型,然后用薄铜片披在模型上,锤打而成,称为“锤鍱”。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锤鍱技术是金细工艺的基本技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错金银

亦称金银错。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谓之错金银。如果是将纯铜片嵌入青铜器表面,可叫做镶嵌红铜。

掐丝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江苏刊江东汉广陵王墓所出龙形金饰即有掐丝工艺制成的图形。此项工艺不仅在宝石、金银饰上运用,珐琅器也运用,如掐丝珐琅器等。

炸珠

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谓之炸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

累丝

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所出精美绝伦的金锁链就是以多股细如毫发的金丝编累而成,不仅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亦是匈奴金属编丝工艺的杰作。

錾刻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系用各种大小、纹理不同的錾子,用小锤敲击錾具,使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达到装饰器物的目的。这种工艺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它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非常和谐。

点翠

点翠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点翠首先需要收集一种颜色艳丽的翠鸟的羽毛,然后才是承造翠活。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烧蓝

烧蓝也称为“银蓝”“银珐琅”,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花丝、烧蓝相结合的工艺则被用在制作各类首饰和立体银摆件中。烧蓝工艺首先是在银质胎面上制成图案,而后在图案中点蓝、烧蓝,最后形成颜色艳丽的透明银蓝。

新闻推荐

省卫健委督导组来济宁市 进行职业病工作调研

为了解济宁市中央转移支付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进展及质量控制情况,近日,山东省卫健委督导组对济宁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