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与直觉能力的培养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吕婷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直觉”这个词,世界绘画大师毕加索也曾为追求直觉喊出了“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那么,什么是直觉呢?在某种意义上,直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对第一印象的直接感受。直觉虽属人类较低的认识层次,但它充满个性,洋溢着丰富的情感,是具有创造个性的心灵表现形态,是可以不依赖逻辑而独立存在的。
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的美术作品中,表达了其特有的思维、认识和自我表现方式,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因此专家认为,儿童绘画是典型的直觉反映。儿童的这种直觉能力,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受到客观世界的异化,直觉意识萌动渐渐消失;另一种是受到外界对作品像与不像标准的限制,原有的直觉意识、主观感受荡然无存。
直觉能力是伴随人成长、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成长提高的。能力愈强,他的直觉能力也就愈强。儿童美术是直觉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培养直觉能力。从而达到促进个性、情感和想象创造能力发展的目的,这正是我们新型人才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由此可见,我们维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已超出了学习一门技艺的狭窄范围,其真正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直觉能力的维护。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学生作品不以像与不像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思维线索及作品表达水平的高与低。在辅导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构想,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对他们的错误想法,也要想办法巧妙地化误为正,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新,帮助学生摆脱概念和法则的限制。总而言之,要维护他们的直觉意识,使学生敢想、敢试,为发挥其个性,培养自主能力、创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直觉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帮助学生直觉能力升华的原动力。教师要巧于启发,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的直觉萌动,留给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显露其艺术个性和才华,使学生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1、在造型表现中培养直觉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过去的绘画课中,教师常采用先看范作再启发想象,最后创作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作业总是千篇一律,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学生看过范作后产生思维定势,对要创作的主题形成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图象,限制了直觉创造的发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适当调整旧有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相同主题的范作,而是把要创作的主题告诉学生,让他们思考讨论该怎样表达这一主题。以二年级《家乡变了样》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直觉感受,从不同视角描述自己表现这一主题时的构图。凭借对生活的感受,有的同学描述宽阔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有的描述街道两旁耸立着的大楼,有的描述小区里的花花草草更美了……待学生的想法基本成形后,再让学生欣赏范作,汲取范作中优秀的部分,最后鼓励学生借助直觉表现自己“家乡”的场景。这样,排除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直觉能力,更促进了其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再如《美丽的花》一课,学生一起去了同一个花园,却画出了各不相同的花,正是创作前不做限制,引导学生在观察、表现时不要拘泥于客观事物的规律,直觉表现自己看到的,学生作品才会百花齐放。2、在欣赏中培养直觉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而且是促进直觉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在小学美术欣赏中,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把自己的情感情趣、直觉感受加入进去,与作品、作者,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发联想。教师鼓励学生凭借感受各抒己见,使自己成为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主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的直觉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欣赏作品《运动场上》表现的是一些正在赛跑、举重的运动员。其中一个举重运动员满头大汗、双眼紧闭,正要将杠铃举起,正在赛跑的运动员们健步如飞,场面很热烈。当谈到该画的不足之处时,有的同学说运动员力气大没有突出,应该把杠铃画的大一些;还有的同学说田径运动员看似跑得很快,但还不够充分,应在他们身后加一些表示速度的线等等。不难发现,学生在补充完善作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达到与作品交流的境界,促进了其直觉感受的表达,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美术教育涉及到造型技能、审美意识、儿童心理发展等知识,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主导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即可,这样更利于直觉的表达。在培养学生直觉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任城讯(通讯员徐晓伦)任城区喻屯镇大力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力推进人才工作...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