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井

济宁晚报 2020-11-01 23:48 大字

孙秀芳

金乡赋

胡绪雪

我的故乡是一个环山而建的小村庄,庄里有几口老井不得而知,我最熟悉和难忘的还是我家及左邻右舍共同使用的那口老井。

老井位于村根下,一个用石头垒就高于地面大约两米高的台子中央,井口呈圆形。站在井沿向井内窥去,井壁也用石头而砌,湿滑的石壁呈现褐绿色。因村子位于黄河岸边,井水和黄河水相互通连着,井水距台面的高度随着黄河水的大小而变化。河水大的时候,井水距台面的高度就浅,这时候打水用钩担就能摆水,黄河水小的时候,井水距台面的高度就深好多,这时候摆水就要用井绳。

老井老到什么程度我未知,当时年龄小也没问过村里的长者,现在再想问恐怕也不知道该问谁去了。我小的时候村民们吃水用水都要去井里打水,这口老井就供着它附近的二三十户人家吃水。当时还有邻居家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学习成绩在学校里都是拔尖的,就有村民说我们吃的这口老井的水好。有了这种传说,还真有远处的村民舍近求远来我们这口井里打水吃。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担过一次水,那是因为家里没有人可抓了,家里又急等着用水,妈妈无奈就让我去挑水。我开始是不会摆水的,就在井边等着过路的人,看有谁路过就招呼着来帮忙摆上一桶水,然后分倒在两个桶里,吃力费劲地担到家里去,大有《朝阳沟》中银环担水的劲头。

后来渐渐长大也就学会了摆水,把水桶下到水面上左右快速地摆几下,然后用个猛劲向下一扣,水桶就沉进了水里蓄满了水。也有弄不好水桶脱钩或漂浮在水面或沉进井底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只能等着大人们空闲的时候拿个“锚”来打捞。所谓的“锚”就是几个铁钩子的集合体,打捞水桶时根据水桶沉落的大体方位将锚沉下去,来回游动一番,等有阻碍物的感觉时再向上一提,若有些沉重,那八九不离十就是打捞着了,像极了钓鱼的感觉。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吃穿用度,家里地里什么都是人工操劳,十岁左右的孩子去挑水是常有的事,那时候的家长从不担心孩子会落入井里,因为没有功夫去担心。说来也神,也从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挑水而落井的。

我的记忆里自己挑水的次数是有限的,因为啥事都有哥哥姐姐们。长大后我的个头没有长起来,我就撒娇跟母亲抱怨是挑水压的,母亲就嗔怪道:“还有比你大姐挑水挑得再多的吗,你大姐怎么还长得那么高(大姐身高一米六八)。”如今母亲和大姐都永远离开了我,说起来都是令我心酸的往事和痛苦的记忆了。

那时候我们的学校建在山顶一块平地上,校长是个外地人,平常就住在学校里,校长的吃水问题就由四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负责,大家轮流排值日,两个人一组用扁担抬水。从老井到学校一路上坡,一般抬水时,个子高的走在后面,个子矮的走在前面,尽管是这样后面的还是要吃亏一些,因为水桶有时候会呲溜后滑。给校长抬水一般都选择在放学后,儿时正是疯玩的年龄,有时候抬水中间歇息时就把水桶放在那里一边疯玩去了,玩完就直接回了家,全然忘了抬水一事。

后来条件好一些了,村民们就纷纷到平地里重新建房,家家户户就开始使用压水井,但还是有搬不下来的困难村民继续使用这口老水井。

我们家盖了楼房也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新建的房子附近也有一口不再使用的老井。看着老井失去了功能,父亲就用它作天然冰箱用,每当夏天酷暑有容易变质的东西,父亲就盛在篮子里放好,用绳子提溜到水井里以便保鲜,特别是喝西瓜的时候,都是提前一夜把西瓜顺到井里面,等第二天中午一家人聚齐的时候把西瓜从井里面提上来,那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像是要举行什么仪式般,仪式必须是由父亲亲自主持的。只见父亲接过孩子们早已冲洗干净的刀,先从有瓜蒂的一边薄薄切下一层瓜皮,重新把刀擦拭一下,横向一刀从中间切成两半,然后再把每半均匀的切成花瓣状。父亲这边刀还没有放下,迫不及待的我们就每人拿上一块蹲到一边吸溜吸溜吃起来,吃在嘴里那甘洌凉爽的感觉比现在吃哈根达斯不知要爽多少倍。

从高中我就开始漂泊在外,到现在已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家已是人去楼空。但故乡的老井依然还在,像个寂寞多年的历史老人,无言地诉说着那些过往岁月和陈年旧事。

大美金乡,文化气息浓郁,自古文化氛围源远流长。学者、文人、大师、英雄人才辈出。不愧为圣人之地,重教之乡。令人崇拜,让人羡慕,让人敬仰。大蒜之都,美名遐耳,名扬四方。

金乡湖畔,春日和风拂槛,阳光和煦,绿草如茵,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千姿百媚,满目芳芬。微风习习,波光粼粼,碎银闪光,蓝天与碧水共一色。百鸟朗诗,鹅鸭成群,穿梭来往。

一桥镶卧两岸宝地,烟波渺渺,跃鱼浪涌,掀起涟漪。碧水如镜,清彻透底。夏荷含羞,亭亭玉立,或拥挤嬉戏。翡翠玉盘,如伞倒立,时尔静观美景,时尔摇曳芊芊玉姿,粒粒珍珠,晶莹欲滴。春桃秋桂,夏榴冬梅,清香入脾,心旷神迷。亭台楼榭,雕梁画柱,文人雅客,泼墨成画,出口成诗。

秋到天高气爽,挟来硕果坠枝,果香阵阵沁人心肺。晨曦阳光带着丝丝香意,夕阳西下,奉献霞光万缕。

待到寒风乍起,天地冰封,草枯雁飞。雪花曼妙,万物银装素衣。摇摇欲坠,惊松雪飞。湖中残荷,叶冰连体。点点红梅,傲雪挺立。满目素雅,冰清玉砌。

四季如诗,引游人如织。笑声朗朗,歌声嘹亮,喁喁私语。人影绰绰,和着节拍铿锵有力。鱼贯登场,铃声清脆,车轮如飞。诗情画意,醉人心扉。此景此地,瑶池怎比?

我熟悉的故乡,我热恋的地方,令我神往,她——就是俊美金乡。天然画廊,愿人人安逸,家家甜蜜,共创美好新辉煌。

买瓜人·卖瓜人

林淑贞

教师

孙龙乾

小时候对吃西瓜的记忆,直到现在还深深印在脑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打开一个西瓜,每人两三块,很快被吃完,甜蜜的西瓜,那幸福而温馨的场景,永远留在儿时记忆中。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世界各地水果应有尽有,而且一个大西瓜两三口之家很难一次性消耗掉,所以一家人围坐着吃西瓜的热闹场景,渐渐淡出了很多家庭。

恰巧我家附近有个瓜市,我有一次从那儿经过时看到满满一车一车西瓜和零星的买西瓜的人,我都替卖西瓜的发愁,心想真的是现实版的《卖炭翁》。每年我都要挑几个特大号的,送到娘家、婆家分享。

今年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买西瓜去我弟弟家。吃过晚饭,天要黑而没黑之际,我走到一个卖西瓜的车前。说要一个大点的西瓜,一个精瘦的男人,猴一样窜到车上抱下来一个近三十斤的西瓜,我顺便打量了他一下,皮肤黑红,眼白格外白,我脑子中迅速出现一个场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活动着一个被太阳炙烤的身影。当卖瓜人称完西瓜时,卖瓜人的肤色已经和天色融为一体,只能看到他翻动的眼白,找钱时他用谦卑的口气对我说只有硬币了,我轻声说没事,接着他又用讨好的口吻说,再捎个大的吧放在家里没事的。我想到躺到家里好久的那只大西瓜,便很不好意思地拒绝了。

第二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西瓜时,这个西瓜超级好吃,口味甘甜,沙瓤成熟的刚刚好,都说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并且不住地表扬我买的瓜好,我像做了好事的小孩一样,心里美滋滋的,同时讲了卖瓜人的不容易。劝说家人在这个夏季要多吃西瓜,替他们分担一把。他们大部分来自河南,从河南到山东不远千里,真是一路风尘,一路酷暑,卖瓜人吃住都在车上,白天太阳晒,夜晚蚊虫叮咬。如果靠近他的身体,都能闻到从他的身上散发出的汗臭味,路边散落的打开的西瓜,可能是他解决饱渴的唯一食物。

想起前几天网上说,“水果不自由”,可是现在西瓜自由呀,美味、多汁的西瓜,被现代人所渐渐放弃,每年如此。真不由得令人疼惜瓜贩的辛苦。

把那么多的幼苗交给你

让你培育

你育鲜花,你育朝阳

也育历史

于是鲜花说它的芳香

散发着你的血汗

朝阳说它的青春

隐藏着你的白发

历史说它的不朽

撰刻着你的皱纹

希望被你一年年地育走

无限慰藉也一次次溢满你的心

你高兴你育出了那么强大的力量

就像筑梦的社会主力军

如万马奔腾

《济宁晚报》订阅价全年268元零售每份1元本报法律顾问:高建阁卢停停电话:13953797068印刷:济宁日报社印刷厂今日八版

新闻推荐

加强地域交流 提升医护水平

记者张静通讯员郭金安10月27日下午,济宁肿瘤医院副院长袁明各带领医务科兼肿瘤三科主任刘金涛、护理部副主任李芳及安宁疗...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