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维的火花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薛四启
曾记否,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围着爸爸、妈妈嚷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天为什么是蓝的?”“草为什么是绿的?”无穷无尽的是什么,为什么,好像头脑中有数不清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慢慢地不再开口问了,甚至还会讥讽其他同学问的问题简单。好奇心,本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孩子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但事实上,有多少这样的事例:孩子没完没了的“什么”和“为什么”,最终因家长和老师的不耐烦而渐渐消失;又随着年岁的增长,学业任务的加重,原本的独创性也渐渐地被磨平。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没有奇思妙想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不会擦亮学生双眼,点燃思维火花的老师,也不是优秀的老师。
鼓励学生“质疑”。记得在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时,我先让学生看书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尝试解决。几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进行人工呼吸时(口对口吹气法),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为什么还能抢救病人?”课前,我根本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也反映了部分同学没有理解人工呼吸的原理,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教学契机,要好好利用。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让提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发问,马上引起很多同学的兴趣,激烈地争论起来。有的说:“现场可能没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氧气,为了节省时间,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立即遭到了同学们的反对。有的同学从人工呼吸的原理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的角度出发,说服了大家,赢得了掌声,课堂出现了高潮。
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辩论的平台。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很多时候可能提不出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辩论的平台。在讲述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提到内蒙古大草原由于连年干旱,造成草场沙化、退化严重。我以此为背景提出了:如果你是国家农业部长,你将如何挽救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大部分学生马上想到了植树造林,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会改善气候条件,增加降雨量。而少数同学反驳这个观点,认为不应该大面积植树造林,这样不但不会挽救草原,还会让草原彻底消失。双方展开激烈辩论,谁也不服谁。少数同学摆出了大量依据:内蒙古大草原气候干早,降雨少,地下水也少,大量植树造林会由于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造成地下水减少,反而加重沙化。结果还是多数服从了少数。这种情景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
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去辩论,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发展和提高,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新闻推荐
10月18日,以“游园觅趣菊韵金秋”为主题的济宁高新区第十一届金秋菊展在蓼河公园开幕。本届菊展集文化性、娱乐性、观赏性...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