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恶性肿瘤诊疗提供最佳方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刘艳荣科研团队研发项目获省级支持
本报通讯员张勇高爽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长,如何实现精准化诊疗成为了诸多医务工作者共同致力的方向。秉承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技师刘艳荣,坚持以肿瘤精准诊疗为立题方向,重视研究的应用价值与创新性,与数名专职科研人员、在读研究生以及医院相关研究领域的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组成了肿瘤精准诊疗新技术研发团队,深耕肿瘤组织类器官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的研究。目前该团队所申报的课题不仅获批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立项建设项目,其检测技术也已应用于部分临床,为患者精准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体外药物敏感检测
为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指导
谈及肿瘤不禁让人色变,病痛的摧残让很多中晚期肿瘤患者痛苦不堪。此时,如何选用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药物治疗作为抗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虽为患者带来诊疗希望,但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和毒副反应,导致治疗失败。
“临床用药一般按照现有指南,而靶向治疗仅仅针对已知靶点,如果患者没有该靶点或突变阳性,患者则没有办法在靶向药中受益。”刘艳荣称,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同一病理类型的不同个体肿瘤患者的生物医学特性、药物敏感性、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也造成了肿瘤治疗的复杂化及不确定性。而受现有靶点和靶向药物肿瘤的局限,仅仅采用基因测序这种间接的检测方式,很多情况下并不足以给出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为使患者获得“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近年来,刘艳荣带领团队成员,以肿瘤组织类器官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为抓手进行了细致研究。“目前该技术已部分应用于临床,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耐药性,对何种药物有反应等。”刘艳荣称,所谓敏感性检测技术,是对患者肿瘤标本体外培养、试药的过程,通过体外使用抗癌药物,确定具体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一般3日左右即可开具报告,可为患者后期用药选择、用药剂量、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提供精准指导。
深耕恶性肿瘤医学领域
团队斩获省级项目扶持
如果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无数平庸的研究,那么选项立题便显得格外重要。“针对肿瘤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难题,医学上虽一直致力解决,但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使肿瘤病人及其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在刘艳荣看来,寻找直接、准确、可靠的临床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技术方法,了解肿瘤发生发展演变的本质,是突破性开发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而颠覆现有检测手段,依托突破性技术研发帮助肿瘤患者精准治疗是济医附院肿瘤精准诊疗新技术研发团队立题攻克的方向。
该项目通过建立临床相关性高、检测周期短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体系,不仅可为临床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手段,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高昂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为临床前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可靠的模型保证,显著提高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我们团队主要由优秀中青年队伍组成,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刘艳荣介绍,团队依托济医附院病理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人。专业背景涵盖肿瘤学、病理学、药理学、药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可为从临床——细胞——动物——分子的全链条式的肿瘤技术研究到转化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经过精细化的研究,团队所申报的《基于肿瘤组织类器官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的研究》已获批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立项建设项目。其检测技术也已部分应用于临床,为患者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马文报道本报济宁讯10月16日上午,济宁市举行“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四季度集中开工暨智能终端产业园...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