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勇担当履使命践初心 争做新时代人民健康卫士

大众日报 2020-09-24 09:35 大字

□张勇 马澍旸 董雅宁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众多抗疫大军中的一支光荣队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大员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与全国人民一道谱写了一曲白衣为甲、共克时艰的英雄赞歌。

四条战线全力抗疫,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作为济宁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之一,医院党委在山东省卫健委、济宁市委、市政府和济宁医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靠前指挥,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崔文和党委副书记、院长甘立军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为成员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开辟了院本部疫情防控,派出两批医疗队支援湖北,紧要关头参与建设和支援山新医院,支援市区定点医院、派出市级医疗专家组等4条战线,500余人参与战疫,实现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鉴于医院在抗疫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医院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党员带头冲锋一线,书写时代责任担当。白衣映丹心,一线党旗红。越是危难时刻,越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本色。疫情期间,全院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党员达到161人,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人员达到203人,其中16人火线入党,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表达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入党积极分子李岷、陈莉是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鉴于他们在前线的优秀表现,山东省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批准他们“火线”入党。疫情期间,广大党员自愿捐款支持防控工作,捐款金额达到13万元。医院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抗疫工作党建先锋团队”称号。

18勇士支援湖北抗疫,当选齐鲁时代楷模。在湖北抗疫的紧要关头,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医疗队共18名队员奔赴前线开展工作。他们带着济宁人民的重托,将大爱带到了荆楚大地。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他们舍生忘死,迎难而上,在50多天的时间里夜以继日救治患者。第一批医疗队共救治患者263名,其中重症、危重症52名,年龄最大92岁,最小9个月,第二批医疗队救治患者75人,胜利完成救援任务,全体队员零感染、无意外,为湖北抗疫作出了突出贡献。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该院18勇士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

致敬最美逆行英雄,彰显大爱无疆精神。在医院抗疫队伍中,有70后、80后,也有90后,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妻子,是丈夫,面对疫情,他们成为勇敢逆行的白衣战士,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张宗雷是该院心脏急诊科主治医师,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在支援市区抗疫中,他不怕危险,勇于担当,在寒夜中连续工作一整晚,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初步筛查分诊;作为一名党员,连续一线工作50多天,不顾个人安危,每班都进入隔离病房查看患者;患者康复出院,进入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他继续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直到所有患者完全康复出院。9月8日上午,张宗雷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应邀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并领奖。

李岷是该院呼吸与重症医学一科二病区护士长。他在援助湖北黄冈抗击疫情工作中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参与病区与重症病区改建工作,每天常常睡眠不足5个小时。他积极开展呼吸康复工作,组建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呼吸康复团队,改善了患者症状,加速了患者康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李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先进个人”称号。

据统计,医院目前受到省、市级表彰人员达到80余人次。其中援助湖北队员孔立、张岭被授予山东好人称号;90后张岭被中宣部确定为抗疫重大先进典型在全国集中宣传报道;援助湖北队员姜曙光家庭登上中央电视台六一节目;援助湖北队员葛继文受到山东省卫健委通报表扬;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山凤莲、感染办主任刘宏、门诊部主任李莲芝被济宁市委、市政府评为“建功济宁”先进个人。

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发生在医院的一幕幕抢救生命的画面,来自一线的一封封家书、一篇篇稿件和日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令人感动和难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体附院人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淬炼,大家决心继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双胜利,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济宁经开区: 村美业兴人幸福

本报通讯员王婷婷绿树成荫、白墙黑瓦,相得益彰的仿古农舍在蔚蓝天空下衬托得别具一格,不远处的产业基地里,万亩紫薇花团锦簇...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