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90后”年轻人与“90后”袁隆平共梦?

济南日报 2020-09-09 11:41 大字

□肖明君

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举办,当日恰逢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岁公历生日。在直播中,这位新晋“90后”深情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做新时代的农民,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9月8日《经济观察报》)

袁老不仅是农业领域的“元老”,更是现代农业科学的“老顽童”。他在科学上的天真烂漫,不输于任何一名年轻人。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再次重复了他的梦想,那就是“禾下乘凉”的水稻高产梦。以90岁高龄,还能梦想不辍,这是科学情怀,更是济世情结。科学需要梦想,而科学也需要一群年轻人来“做梦”。这不仅是因为年轻人的激情活力,更因为科学需要积累和传承。

袁隆平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从事农业,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年轻人为何不愿意从事农业?这可以被看做“袁隆平之愿”,也可以被视为“袁隆平之问”。

在很多人眼里,农民这个职业几乎是“苦脏累”的代称,在更深层的理念中,这个身份,可能还意味着社会位阶上的“无力”。然而,从来没有落幕的行业,只有找不到机会的人。看似过气的农业,却已经在孕育大量的机遇。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说:“未来30年中,农业劳动力将越来越短缺,无人农场等技术突破至关重要。”事实上,现代农业早已作别传统农业,业内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行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获取和交互速度将达到新的层次,农业将被AI、5G和物联网彻底改变。这就要求,“新农人”必须站上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了。而在年轻人群体中,就有这么一群喜欢“逆行”的人群,他们总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寻找机遇。1990年出生的“90后”白领周晴晴,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济宁老家的村子里种蘑菇创业,被当地人称为“菌二代”;四川大凉山一位返乡的“95后”空姐,借助拼多多的“多多农园”平台,短短三个月就卖出800万斤石榴……在传统农业看来,这样的场景是不可想象的。

究竟有多少“90后”年轻人愿意继承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时间会证明,这样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没有做不成的梦,只有不早醒的人——在信息化时代,机遇意识必须成为年轻人的标配,农业也是如此。要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事生产结合,要让农业成为一种更低成本、易于操作的数字作业,必须要年轻人到场!

新闻推荐

济宁经开区: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本报通讯员张健王婷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从“一次办好”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