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大爱 肩上有担当 记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程爱军

济宁日报 2020-09-03 06:59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碧辉孙雪莲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康复,正确认识康复,使患者得到正规的康复锻炼,从而为家庭减轻负担,走出家庭,重返社会。”这是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程爱军经常说的一句话,她也是这么做的。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程爱军,从事医生这个行业已有27载,从懵懂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的科主任,她将自己的青春与满腔热情都投入在了日常工作中。在这近一万个日夜里,她一直秉承着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病人热情如亲人的原则,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患者排忧解难,为众多康复患者带来希望。

13岁高某由于一场意外车祸,造成严重颅脑损伤,然而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却愁坏了一家人。程爱军得知情况后十分上心,入院当天即组织康复团队对高某进行全面评估。本应处于阳光年纪的大男孩只能躺在床上,右眼睁开一点点,不能说话,仅能费力的发出微弱的应答。右侧胳膊和右腿只能微微动一点,双足下垂严重,整个人非常虚弱。随即程爱军与其家人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之后便为其量身制定了一系列康复计划。

第一阶段是PT治疗师的床旁康复训练,第二阶段是综合康复训练,包括作业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站立训练、步态训练等。针灸、理疗贯穿始终。康复团队成员们各有分工,都希望尽快帮高某建立信心、恢复健康。“大家就像是一起雕塑一件艺术品,手把手地教他学习各种技能。每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大家都会为之开心”。每每查房,程爱军都会亲力亲为及时做一些指导,或为其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或纠正一下他的异常步态。在全体医、护、康复师和病人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高某终于可以自己穿衣、吃饭、写字、走路了。

由程爱军带领的康复团队,以中医特色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中西医结合,创立了“六位一体神经促通技术”,运用中药调理、针刺法、灸法、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手法治疗等,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对待每一位患者,程爱军都尽心尽责,她总是微笑着鼓励患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患者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程主任夸我走得好,要让我当康复科的模特”,正在训练的李某满脸笑容对着身边的治疗师说。今年2月底,52岁的她在家突发昏迷,在其他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立即行手术治疗。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治疗一个月,病情稳定,转入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刚入院时,李某面色苍白,肌肉瘦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右侧肢体完全瘫痪,无法活动,鼻饲饮食,留置导尿。程爱军带领康复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之后,秉承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理念,采用“六位一体”特色疗法,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辩证采用中药内服;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灸;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配合饮食护理、二便护理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治疗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康复小组不断调整康复计划,后续又加入站立训练、步态训练、肌内效贴技术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患者从卧到坐,又从坐到站,最后到能轻松行走,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一次次接受更高的挑战。“感谢程主任,让我重新又站起来。没有这一系列周密的康复计划,我不知道还要在床上忍受多久的痛苦呢”忆及刚发病那会,李某如此感慨地说。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一直是济宁市中医院康复科的宗旨,是程爱军常常放在心上的事,也是她鼓励团队要一直努力的目标。“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既然患者和家属来了就是信任我们,我们必须拿出该有的担当,不辜负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程爱军如是说。

新闻推荐

济宁银行员工热心救助迷失老人

济宁银行市中管辖行员工张舒娅、袁文、孙为本三位同志在龙行路支行创城过程中,救助了一位迷失老人,帮助老人及时联系到了其...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