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好的作品引领城市文明和时代风尚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济宁日报 2020-08-30 07:34 大字

8月21日以来,前往济宁艺术剧院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创城,我们一起——全市重点宣传文化人才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书画摄影展”,一经开展,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骄阳似火,抵挡不住市民的观展热情。8月25日上午,市民李女士在展会现场告诉《文化周末》记者,这次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非常有观赏性。在一旁观展的文艺工作者张先生说,参展作品水平高,体现了济宁宣传文化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来看展是游览,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全市宣传文化人才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感受时代脉动,观察生活变迁,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乡村文化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积极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书写和记录全市经济社会重大变迁和人民生活方式、精神风貌的巨大转变。本次作品展,就融汇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描绘了济宁的文明图景,展示出济宁人民以及众多创城工作者的精神面貌。

由济宁文化名家褚滨创作的《我骄傲》和《抗疫人物速写》,吸引了很多观者的目光。两幅作品分别为6尺整和4尺整大小,以深厚的功底、倾情的笔墨,展现了建筑工人和抗疫医护人员两个人群的风貌。

在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时,褚滨表示,城市建设离不开工人,劳动者参与文明创建,看到高楼建筑完成后,内心的喜悦之情十分美好,应该通过作品得以展现,这是《我骄傲》的创作理念。在作品创作中,这幅作品运用了多维空间,把喝水、作业中、抬头仰视的工人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喝水的手,是有些变形的,这是劳动者的手;中间的烟雾,实际上是一种分割,起到连接画面的作用。”在色彩上,这幅作品单纯、热烈,穿插其中的钢筋、安全网,将城市建设的现场“挪”进了画中,将劳动者的工作动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抗疫人物速写》这幅作品,刻画了两位穿隔离服的医护人员。“这是我疫情期间的第一幅作品,在画中,因为穿隔离服,医护人员的年龄和性别都模糊了,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人叫什么,但看到隔离服,我们就会肃然起敬。”在画中,两位女生的眼睛十分清晰明亮。褚滨说,这是表达女性天真活泼的一种方式。“我们会发现,真正在抗疫一线工作的,有很多90后,而且很多都是我们眼中没长大的小姑娘。”在青春的年华,她们承担起了社会的重任,这些大人眼中的孩子,更加让人尊敬。在创作中,背景的设置和材料的使用,让作品增添了许多趣味。隔离服是轻飘飘的,后面的光意味着大家向往光明,期待疫情过去的心情,也代表了医护人员映照的生命的圣洁光芒。

济宁文化名家谢长伟向《文化周末》记者介绍说,他在本次参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力求体现书法的典雅与精神之气,用传统文化助力创城。

“创建文明城市,是济宁市的重点工作,大家高度重视,我们也应该有书法家的担当。”济宁文化名家郑志群表示,参展的作品,应该契合时代主题,又要符合艺术规律。郑志群的作品,利用篆书、楷书和行草,在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创新。一副6尺对联,两幅4尺作品,都是他集中时间专心创作的。在《论语》的“礼”中,郑志群找到了对联的创作灵感,表达了和谐文明的精气神;隶书作品,书写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在表达创城工作虽然艰苦细致,但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书法作品39幅、美术作品40幅、摄影作品24幅,作者们打造的103件精品力作,在本次展览中汇集成强大的文化合力,也为市民献上了一道济宁风格的城市文化大餐。

书法马国栋

新闻推荐

友善友爱!做家门口的文明使者

本报记者刘伟栋昨日,由市创城办、团市委主办的创建文明城市青年志愿者集中活动月启动仪式在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济宁市...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