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唐口街道张寨村实行“1+X”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凝聚人心摘掉穷帽 落后村变成全国先进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刘俊明 周广慧
7月16日,记者来到任城区唐口街道张寨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先说,他们村共有1149人,除了村“两委”班子5位成员,还有260位村民在村里当“干部”。这是咋回事呢?
张寨村位于唐口街道最西端,20世纪90年代,村里因开办的村办企业倒闭欠下38万元的债务,并且一直拖到2015年。20多年来,这笔债务不仅闹得村民之间不团结,经济更是发展不上去,张寨村成了全街道数得着的落后村。
乡村振兴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书记。2015年10月,在外地当厂长的张存先被请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在村里实行党员“记分亮化”管理制度,对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的党员记“正分”,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记“负分”,得分情况每季度在全村公示。“得分事小,面子事大,这无形中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张存先说。
张存先渐渐发现,村子之所以“扶不起来”,和家族之间不团结、人心不齐有很大关系。接下来,村里实行“1+X”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在党支部引领下把所有的群团组织都建立起来,先后成立老干部协会、妇女联合会、乡贤组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15个村民自治组织。“农村人好脸面,让他在村里担任点职务,忙活点事,他就觉着脸上有光,干活就有劲头。”张存先说,原来当过书记、村长(村主任)、生产队长,以及各家族的“明白人”等都加入到这个“X”里边,足足有260人,都参与到张寨村的治理当中。
老干部协会的倪允智、张广田和张立敏都是老村干部,是名副其实的“张寨顾问”。他们虽然最小的都67岁了,但是忙起工作来非常有劲头。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起初,他们3人忙前忙后为村民做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原来50多人忙活两天,一桌宴席300元,现在不到30人一天忙完,宴席标准减为120元,一件白事能省五六千元。
反对在红白事上攀比,却提倡在教育上“攀比”。村里实行门前挂牌行动,对博士生、博士后家庭挂五星级的牌子,研究生家庭挂四星级牌子,本科生家庭挂三星级牌子。村教育协会每年评选“书香文明家庭”,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3000元的奖金。“谁家要是挂上了星级牌子脸上倍有面子,就会受到村民尊重。”张存先告诉记者,全村先后培养出博士后4人、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22人及本科生58人,还有教师47人,“书香张寨”成了村里的一张亮丽名片。
村乡贤组委会定期组织“回家看看”活动,邀请张寨村在外人才回乡看变化、谈感受、论发展,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村里对回报家乡的乡贤每人发一个金光灿灿的奖杯作为纪念。
2017年初的一次乡贤座谈会上,大家建议发展潜力大、符合村情的杞柳种植项目。全村党员带头捐资20多万元,流转60亩土地试点种植,一年下来每亩获利1000多元,打消了村民的顾虑。2018年初,全村1689亩土地实现整体流转,并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嘉运农业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2019年村民每股分红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
在唐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根臣看来,张寨村的治理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村子治理和建设当中,体现的是村民自治,让村民回归了主人公角色。经过5年努力,张寨村不仅还清了债务,摘掉了穷帽,还赢回了民心。去年12月,张寨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闻推荐
济宁市市管企业推进改革破冰前行 1至6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6.5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50亿元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伟通讯员田玉庆束树梅)今年以来,济宁市国资国企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