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安局 创新警务运行新模式推动平安济宁建设再上新水平

济宁日报 2020-07-22 07:27 大字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树牢“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理念,聚焦“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目标,以110“四新”模式改革为牵引,扩张接处警工作、战斗力标准、社会面防控、派出所基础“四个维度”,再造重塑“情指一体、专职专业、多元融入、共建共治”的警务运行新模式,为推进全市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效能注入了充沛动能。

以110“四新”模式改革

撬开警务运行模式重塑的“突破口”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最重要的群众工作。市公安局把110作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将处警职能由派出所整体移交特巡警,承担处警任务后的市、县两级特巡警队伍坚持常态备勤和动中处警两种勤务模式,每天1/3警力备勤训练,2/3警力投向街面,在接处警实战中锤炼本领、保持状态。以市、县城区为重点,锚定“5分钟到达现场处置”的目标,统筹城区面积、警情数量、治安状况,全市划分51个接处警网格,每个网格配备5个实体化处警班组,配备PTU车组,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目前出警时间已由改革前的平均7.8分钟缩短至4.36分钟,真正打造了群众身边的“110”。

建立“1+5”指挥调度机制。“1”即专职指挥长机制,市公安局层面选拔专职指挥长,各县市区局各选配专职指挥长,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行使本级公安机关警务工作最高指挥职能。“5”即网安、法制、特警等5个警种常驻指挥调度大厅,由专职指挥长统一管理。遇有重大紧急警情时,专职指挥长立即召集进驻警种同步上案、全程介入、合成作战,全方位为处警民警提供点对点数据、情报、法律等支持,使110真正成为在关键时刻既能为民解危纾困、又能充分保障民警权益的“主心骨”。

以战斗力标准提升

打造警务运行模式重塑的“强引擎”

市公安局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实战效能提升,以110改革倒逼指挥、行动端的流程再造、机制优化,引领济宁市公安机关警务运行跨入一体化实战新时代。完善各类数据库信息,优化“排查摸底、研判评估、整改化解”三位一体工作法,先后形成涉疫情中小企业风险、打击逃废债等专题风险研判报告11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发挥了参谋作用。今年以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328处,刑事立案数、侵财类警情数、可防性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31%、27%、41%。

市公安局从体制、勤务、能力环节入手,深化指挥端运行机制改革,建立警情“日清零”制度,对受理的每一起警情首接负责、全程督办、民意回访,力争每起警情日清日结、群众满意。为优化实战警种资源配置,分警种建立值班、备勤、处警、应急制度,随时接受专职指挥长的指挥。全市“1、3、5”分钟处警圈、公安检查站、特警猎鹰行动队、警保联控、各级路长、路管员等街面实战单元和力量互联互通,对跨区域重大警情和共性治安问题,市公安局专职指挥长跨区域扁平化下达指令、一体化用警布警。依托市公安局大数据平台,建设一体化作战平台,警情、警力、监控实现“一张图”集中按需显示、快速调用、挂图作战,建立多维度分析模型,及时发现“警力冰点”,明确黑、红、蓝、绿四色预警类别。

以社会面防控

拓展警务运行模式重塑的“覆盖面”

市公安局借力110“四新”模式改革时机,坚持向整合资源要警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各类防控力量最大限度压向街面,打通了社会面治安防控的“最后一米”。全市公安机关建立完善“路长制、警保联控、猎鹰行动队”三项工作机制,“路长制”打破警种间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局限,全市850名各级路长、1677名路管员,坚持“既管交通、又管治安”,实现了对街面道路交通和治安防控的一体化治理。“警保联控”将全市企事业单位保安、网格员、出租车司机和外卖快递员等,全部纳入街面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由“208处警保联控工作站+14891名警保联控队员”构成的“警保大联控”工作格局。“猎鹰行动队”以打击街面违法犯罪为主责,坚持24小时全天候武装巡逻、动中备勤,作为110接处警的一支强有力的补充力量,一旦遇有警情,第一时间到达、提高了街面快速反应能力。

探索建立“三域五联”区域协作警务模式,在农村派出所开展“三域五联”区域协作,全市明确60处市界警务协作区域,形成了全面覆盖镇、县、市边界的“三域”警务协作区;开展“重大警情联处、系列案件联侦、治安巡逻联防、矛盾纠纷联调、情报信息联通”,提升了农村特别是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管理效能。今年以来,跨地市联合破获各类案件58起。全市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备勤机制,明确1000名常态备勤应急处突力量,24小时值班备勤,根据事件规模和激烈程度,以就近增援为原则,梯次开展跨区域警力增援,真正实现了“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以派出所基础工作

筑牢警务运行模式重塑的“压舱石”

110“四新”模式改革的一个直接结果,济宁城区70%以上的接处警量得到前期处置,工作量普遍下降在40%以上,派出所民警从繁重的接处警工作中解脱出来,基层警力实现无增长改善。健全“和为贵”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在全市205个派出所、6219个行政村设置“和为贵”调解室,深入推进“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建立完善多元化解机制,联合司法部门建立县、镇、村三级“调解中心”。推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命名活动。固化疫情防控期间基层社区治理协作联动机制,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与警务助理、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打造了社区治理共同体。

市公安局以110“四新”模式改革为牵引的警务运行流程再造,进一步理顺警务关系,融合警务资源,提升警务战斗力,全市公安机关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警务效能的最大化,大幅释放了基层警力和精力。目前全市派出所民警达到2612人,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5.92%;社区民警1088人,占全市派出所民警的41.7%,提前圆满完成“两个大抓、再抓三年”派出所警力配置要求,基层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讯员张靖东孙学斌)

新闻推荐

牢牢把握兴国之魂

闻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