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公筷公勺 到底难在哪儿 市民文明用餐意识仍需提高
本报记者 杨柳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公勺、公筷、分餐制也一度成为热门谈论话题。那当前公筷公勺在济宁市餐饮行业推广的情况怎么样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店的服务员都会在餐前提供公筷公勺,并提醒顾客使用,大多数顾客都会礼貌性地表示感谢,但能真正使用公筷公勺的却不多。”近日,在城区一家可以提供公筷公勺的餐饮店工作的服务员告诉记者,通过她的观察,多数前来用餐的顾客都没有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虽然很多顾客都有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但经常用着用着就和私筷产生了混淆。
对此,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外用餐的市民时先生表示,一般来说,出来一起吃饭的都是朋友、同事或者生意伙伴,吃饭本来就是为了联络感情的,如果用公筷公勺会显得很生分。“就以在家就餐来说,家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如果真有传染疾病,光靠公筷公勺也不能完全避免。”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很多餐厅提供的是一次性有偿餐具包,并未提供额外的公筷、公勺,当顾客要求提供公筷时,服务人员拿来的一般是一双和私筷没有区别的筷子,使用起来非常容易混淆。“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不明显,这其中既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经济成本和个人习惯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推行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不少地方纷纷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推广实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该业内人士表示,使用公筷公勺不仅卫生,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举个例子来说,家里亲朋好友在外聚餐,点了一桌子菜,最后吃不完,但每一道菜都被不同的人夹过,打包的话心里不舒服,不打包又觉得浪费。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公筷公勺就能有效避免食物被唾液污染,就餐者还能将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从而避免了浪费。”该业内人员说,其实归根到底,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人民传统的用餐观念相悖,因此推广公筷公勺最需要的是人们传统习惯和观念的更新与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汤伟昨日上午9时,推迟了一个月的2020年高考开考铃声准时响起。济宁市43254名学子奔赴考场,为未来的人生做一次最认...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