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济宁市将新建完善小微湿地60处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有底气

济宁晚报 2020-05-18 06:51 大字

本报记者杨柳

昨日上午,记者从济宁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2月,国家林草局确定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名单,济宁市位列7个城市之一。今年作为济宁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攻坚年,济宁市将继续实施城区及环城生态湿地建设,新建完善小微湿地60处,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完善提升宣教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开展高规格、高层次、高深度、全方位湿地宣传,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确保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自2018年10月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以来,济宁市紧紧围绕城市湿地生态建设、重要湿地建设、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湿地管理体系建设等6项建设任务,大力加强湿地建设。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市域重要河流水库和市级以上湿地公园等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济宁市采取生态补水、退池还湖等湿地生态修复方式,对南四湖、泗河等河流进行水系提升,2019年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建设湿地乡镇17个、湿地村居28个、小微湿地62个。

多年来,济宁市始终把湿地建设摆在生态济宁建设重要位置,先后实施了南四湖湿地保护建设和23个湿地公园保护恢复项目,完成湿地保护修复70余万亩,保护修复河流53条,全市湿地面积达15.88万公顷,湿地率为14.2%,湿地保护率达77.38%,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逐年提升。截至目前,济宁市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18处。

新闻推荐

济宁市疾控中心首次完成 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已成为研究疾病暴发的重要工具。通过研究不同患者随时间推移的病毒遗传序列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