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梁玉民 疾控“侦查兵”,越危险越向前

齐鲁晚报 2020-04-30 04:51 大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孔茜通讯员刘烁

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上工治未病”,而默默守护在群众背后的疾控工作者就是这样一群善于“治未病”的人,他们尽己所能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撑起健康保护伞。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玉民便是其中的一员,有着近30年防疫经验的他,自疫情防控以来,背负起“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在工作岗位上日夜坚守。

连轴奋战100余天 疫情信息分析处理忙不停

已然四月下旬,对梁玉民来说依旧是忙碌的。无论是来自县区的咨询电话,还是同事的情况汇报,他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并给予反馈。

每天大量的信息汇集,让他不敢有一丝懈怠,整理、分析、调度……有序推进、环环相扣。“我这里算是一个信息综合处理器,需要及时为全市决策提供最全面的一线信息。”对于自己的工作,他轻描淡写地表述着,但背后是连轴转的日夜付出。最忙的时候,几乎每天凌晨3点才能休息,在凌晨5点又被电话“叫醒”——情况汇报、问题咨询接踵而至,从接起电话的那刻起便已然进入了工作状态。

复杂流行病学调查现场 多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医务人员治疗患者是去存量,而疾控人则是通过快速、准确、全面地流行病学调查,摸排密切接触者,控制的是增量。”在梁玉民看来,作为疫情防控的“侦察兵”,及时开展流调工作,及早锁定潜在传染源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流调工作都是后半夜接到命令,这边实验室出现核酸阳性结果,那边流调队员就要连夜出发。”身为济宁市疾控中心应急流调队总队长的他,时常与队员们一同逆风行进奔赴现场,面对面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沟通。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摸清病例活动轨迹,探寻被感染的原因,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穿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链条,从而控制疫情蔓延。

“那天我们夜里11点多赶到了辖区内某县开展一起聚集性疫情的流调,用了一天一夜锁定所有密切接触者。”那天,还未等梁玉民与队员们休息片刻,一通急促的电话响起,他又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到市区时已是凌晨1点。而后,他又带领一组人员赶赴医院开展流调。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确诊病例未有外出旅居史及与其他确诊病例接触史,面对一时间找不到感染源头的复杂情况,敏锐的他立刻预判到疫情已由防止输入转为防控社区传播的阶段,及时进行情况汇报并提出防控意见,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奠定了基础。

党员信念作支撑 时刻冲在疫情最前线

三个多月的高强、高压工作,不仅是对梁玉民工作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他身体极限的挑战,对于年轻人都很难吃得消的熬夜,他一熬就是100多天。而问及何为支撑动力,他则坦言是身为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党员,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就要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这看似简单的寥寥数语,却是他一直践行的信念。从参与SARS、ME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登革热等疫情处置工作,到奔赴北川一线参与抗震救灾。一次次直面疫情与突发事件,攻坚克难成为了他一次次攀登过的高山。不少同事都直言只要他在,心中就有了主心骨,也就踏实很多。

国内疫情虽然不断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输入病例的风险还在持续的增加,梁玉民依然坚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反复告诫同事,“行百里者半九十”,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为了坚决打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要克服麻痹松懈的思想,坚持、努力,再坚持、再努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党员信念作支撑,他时刻冲在疫情最前线。

新闻推荐

任城区法院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任城区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持续推动扫黑除恶专...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