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线的网格员朱会玲
本报通讯员张美荣赵安宁
“请问是杜老师吗,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啊,不发热吧,现在家里缺生活物资吗,现在处于疫情中,别出门,祝您身体健康。”连日来,每天上午,鼓楼街道兴隆社区网格员朱会玲打电话询问隔离观察住户。
朱会玲在鼓楼兴隆社区当网格员已经三年了,早已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社区通过网格建立了一个互助群,在这个群里面,有一些从武汉返兖的一些人员,每天我们都是根据上级要求,三次测量体温,上午的8点下午的1点,晚上的8点三次测量体温,再汇总到一个表上,然后再报到鼓楼街道办事处。”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兖州区充分发挥网格化优势,所有网格员全面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信息采集、宣传教育、网格巡查、疫情排查等工作, 将网格打造成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
兴隆社区共有6个网格,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朱会玲和同事们便逐一网格进行梳理,摸排到人、到户,为重点人员建立档案,跟踪服务,为全区疫情防疫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网格员从22日到现在一直处于连轴转工作状态,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要对网格内的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建立台账,及时上报,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性的情况,信息量特别大,我们经常要深夜加班,昨天我和我的同事们就工作到半夜。”朱会玲说。
近段时间里,朱会玲无论走到哪,都会随手带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朱会玲介绍,这个笔记本就是平时用来做一些细节上的小事,因为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工作,怕自己工作量太大,有遗漏,就随时拿个本子做记录。
朱会玲告诉笔者,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并且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的事情,有的时候手里的一份工作还没忙完,一个电话又得去处理别的事情,脑子有的时候真的不够用。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便采取了这种最原始的工作方法,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记在本子上。“每天就是记录一些细节上的小事,短短的这几天,我已经记录了多半本了。” 朱会玲说。
一本小小的记录本,不仅记录着朱会玲和她的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也展示着他们的坚守与付出。面对高强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们每天深入社区,穿行在大街小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冲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像朱会玲一样的网格员,兖州区还有930名。依托全区930个综治网格载体,由930名网格员带队,充分整合“网格员+警务助理+社区民警+平安志愿者+楼长”等五支队伍,当好网格疫情“排查员、收集员、宣传员、组织员”,全力做好网格疫情信息排查、疫情知识宣传、重点人员防控、卡点值班等工作,实现网格组织下沉、网格力量下沉。
截至目前,以全区930名网格员为骨架共设立网格疫情监测点601处,共核对各类信息1.2万条。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对出入人员进行查验和测温,组织开展村居社区消杀2万余处(次)。
新闻推荐
党旗飘扬党徽闪光!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产业单位抗疫圣地先锋 抗疫情 保供电 助发展 为人民 本报记者 宋延坤 李胜男 通讯员 侯冠清 程海东
如果说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抗击疫情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的保电人员,是冲锋在一线的排头兵,后勤保障人员就是勤务兵...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