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济宁的“除夕蓝” 华峰
春节来临之际,看到不少路口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语。据了解,济宁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为保障公共安全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及《济宁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规定,济宁市政府决定在济宁中心城区相关区域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通告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此规定一出,不少人心里嘀咕着“会不会少点年味儿啊”。人们认为,年味除了对联、红包、灯笼、守岁之外,还不能少了鞭炮,其实年味,就是这些年俗的味道。诚然,春节放鞭炮是古时传承下来的悠久年俗,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寄托和庆祝方式。但是现在很多人燃放烟花爆竹,除去寻求年味儿之外,也不排除有以下几种观念:攀比意识、从众心理、寻找刺激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环保理念的深入,放鞭炮的年俗逐渐淡化,济宁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数量在逐年减少。放鞭炮这一年俗正处于一种被改变的状态,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年俗总是在不断地产生,不适应发展变化的旧民俗总是不断地消亡,今年禁放鞭炮可以说是年俗传承与观念更新的一次思想碰撞。
春节的文化可谓是既久远又丰富。燃放烟花爆竹,现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已经格格不入,撇开噪音、污染、火灾、伤害不说,就说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就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之重。之前每到春节造成的污染指数“爆表”程度,至今令我们心有余悸。众所周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大量燃放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有害气体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过大年,放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也是“年味”的一种标志。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少地方从“限放”调整为“禁放”。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顺应民意与时势的选择。
春节是祥和、欢乐和喜庆的,让天空蒙尘、四邻受扰,这样的习俗改改是好事。世间万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推动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今,虽然人们对春节的参与深度降低,置办年货、拜年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春节习俗在形式上也出现了很多新模式,由此看,与时俱进的年俗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体验,一些新年俗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可以说,人们开始主动改变生活习惯。理性的选择,就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放”。所以与其说是年味变淡了,不如说是年味变样了,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年味不只是烟花爆竹,我们应该对“禁放”爆竹有所释然,让“禁放”爆竹成为一种文明习惯。少点“烟火气”,多点“原生态”,更能体现新年新气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都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禁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迎接济宁的“除夕蓝”。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孟杰满广宇)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济宁市妇联携秋英爱心义工团、高庙村“两委”于1月13日在高庙社区隆重举...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