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蒲公英夜堂”点亮百姓心灯

济宁日报 2020-01-08 09:40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王洪玮

1月7日傍晚时分,飘了一天雪花的兖州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正在兖州区新兖镇小马青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蒲公英夜堂”为村民上课的该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团团长孙士海却心急如焚。“大家先回家吃饭,饭后咱接着讲,我得赶紧去趟向阳花农场。”说罢驱车到了三公里外的兖州向阳花农场马兆文的蔬菜大棚里。

“明天零下八度,得抓紧采取保温措施,不然这季油菜全冻坏了。”望着水灵灵的满棚油菜,孙士海忧心忡忡地告诉农场主马兆文。

“孙大哥来得太及时了,我马上派工人除雪给大棚‘盖被’保暖,但我还有个请求,我得跟您到夜堂听专家课,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马兆文说着一边安排工人干活,一边上了孙士海的车。

“蒲公英夜堂”,也叫“端信”夜堂,是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利用茶余饭后及节假日时间,为百姓提供管用实用的各类知识及服务。类似这样的“蒲公英夜堂”,在兖州区10个镇街、437个村居都开办起来了。为把“蒲公英夜堂”打造成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大舞台”,兖州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总队,组建16支专业志愿服务中队,把民生、教育、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工青妇等行业全部整合到“蒲公英夜堂”中去,实行群众“点题”,(实践)中心“找人”,夜堂“答卷”,让“蒲公英夜堂”不仅开起来,还要办得好有实效。2019年9月入选济宁市首批可复制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行列,并被推荐为省级品牌,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过了饭时,兖州区镇街驻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村居实践站开始热闹起来。“600亩丹参,村民每亩纯收入至少2000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到了春上咱再流转400亩地全部种上白杭菊,收入一定翻番。”在小孟镇梁家村,村支书李海龙在实践站正掰着手指头给村民们算增收账,村民们怦然心动。

在兖州“蒲公英夜堂”,志愿者们走上讲堂是老师,走下课堂是群众的贴心人。晚上七点半到了,自办“蒲公英夜堂”的兖州视防协会会长刘春艳,扒拉完最后一口饭,拿上教案,快步走进课堂给满屋子的孩子们讲授眼保健知识。来自漕河镇前曹庄村的韩淑花专门带着孩子来听课。原来她腿不好不能挣钱,孩子视力有问题一直拖着没配眼镜。刘春艳知道此事后,给孩子免费配了眼镜。从那以后,她经常到夜堂听课,孩子有事也经常找刘春艳商量。“孩子戴上春艳老师给的眼镜,眼前明亮了,听课后,俺心里也亮堂了。”韩淑花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济宁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记者孟一报道本报济宁讯日前,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源头分类、统一投放...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