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今年没了爆竹声 这岁大家这样除
12月30日,仙营街道秦庄社区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禁放”规定,确保安全文明过节。
(本报记者 董绍进 通讯员 赵方 摄)
见习记者 刘菲
2020年1月1日起,济宁中心城区相关区域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消息一出,不仅社区加强宣传,大街小巷也纷纷挂起横幅,“禁放令”一时间成了市民热议的话题。面对“禁放令”,济宁市民大都表示理解和赞同,许多市民也开始尝试一些更加文明环保的过年方式。
烟花爆竹不让放文化活动来补充
市民薛女士对禁放十分支持,她告诉记者,烟花爆竹只是传统年俗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年味的全部,与其纠结禁放鞭炮的问题,不如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加健康文明的年俗活动,通过各种有年味的文化活动来补充,如包饺子、剪窗花、猜灯谜等,让下一代从各个方面感受新年。
不少社区、公益组织也都为春节准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薛女士说,一直以来,放鞭炮作为最常见的年俗活动受到市民重视,其他优秀的年俗文化的传播发展反而较为缓慢,孩子们很少接触的到。随着烟花爆竹的禁放,希望其他优秀年俗活动能被逐渐推崇和发展起来。
孩子不太乐意家长需做好引导
对于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新规,家住益民西区的胡先生夫妻俩也表示十分支持,但是他们六岁的儿子阳阳却不太乐意。胡先生说,以往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会带阳阳和亲戚家的小孩下楼放烟花,不让放鞭炮他们过年就少了一份乐趣,自然不太容易接受。
胡先生表示,虽然禁放条例可能会惹得孩子们不理解,但是做家长的也要对孩子进行相关引导教育:“我告诉我的儿子,放鞭炮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给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增加很多负担,不放鞭炮他们也能多和家人团聚,孩子听完就能理解,也不再吵着要放鞭炮了。”
真鞭炮不让放电子鞭炮也能解解闷
对于市民牛先生来说,放鞭炮多年以来一直是他家过年的重要项目,因此当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横幅后,有段时间他很是郁闷。“放了几十年突然不让放了,过年没点鞭炮声,总感觉不像过年。”为了不违反新规,又将年味补足,牛先生在网上购买了几挂电子鞭炮。
“我觉得电子鞭炮还是挺新奇的,五六十块钱一挂,能用三四年,还有更贵的,声光效果也更逼真。到货后我试了试,响声还是挺像的。”牛先生说,电子鞭炮虽然不能完全模仿传统鞭炮的效果,但放鞭炮多是为了求个好彩头,声响够大又没有污染,还是让他十分满意的。
本来就不放烟花期待过上文明年
上班族王先生今年26岁,他告诉记者,他与女友向来没有什么放烟花爆竹的热情,与他同龄的朋友们也都没有此类兴趣,对“90”后的很多年轻人而言,烟花爆竹变得可有可无,新规对他们而言影响不大。
“现在的烟花爆竹又贵又有安全隐患,几百块钱一个多小时就放完了。与其花着钱还污染环境,不如吃顿大餐或买点别的。”王先生说,老一辈人放烟花爆竹是为了去除晦气、求个好彩头,而年轻一代已经有了新的祈福方式,抽取幸运符、转发锦鲤一样高兴,过年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吃年夜饭、看春晚,微博、微信狂欢、新年音乐会等逐渐成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形式。
重要的是团聚而不是形式
今年66岁的严大爷和老伴已经退休多年,今年他们仍旧打算像往年一样准备好年夜饭等待两个女儿和女婿回家。对他们而言,放鞭炮是过年的游戏,是和家人团聚的一种形式,虽然禁放会少了几分热闹,但只要一家人和和气气聚在一起,老两口就会感到很满足。
严大爷告诉记者,虽然有鞭炮声年味更足,但像他们这种退休老人,至少持续一天一夜的鞭炮声还是让他们有些吃不消,如今禁放烟花爆竹,他们也乐得清静,再也不用担心半夜被窗外突然的鞭炮声吓醒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俐12月26日,济宁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庆学做客济宁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陈庆学在节目中...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