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泉:雷锋式的好民警

济宁日报 2019-12-14 10:51 大字

1946年程广泉出生在滕县西坦村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程广泉的两位先辈程子显、程子亮为保护共产党人,被日本兵枪杀。程广泉自幼就被这两位先烈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年少立志,长大了要像两位先烈一样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人。上学期间,程广泉刻苦学习、助人为乐,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63年12月,年仅17岁的程广泉光荣参军。临别家乡时,老母亲把他叫到身边谆谆嘱咐说,“广泉,咱祖祖辈辈都是要饭的,你无论到哪里,可不要忘了咱是老百姓的孩子,要为老百姓干好事。”程广泉牢牢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头,并将此作为他一生做人做事的座右铭。在部队,他以雷锋为榜样,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处处争当先进,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以战友的名义偷偷邮寄给家有困难的战士,因为表现突出,先后被提拔为副班长、班长,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雷锋标兵”,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6月,程广泉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来到了渔山派出所,担任付家街居委会管段户籍警,在这个平凡岗位上,他一干就是28年。当时这个警务区,管辖47个单位、2000多户居民,有市政府、军分区下属单位及宿舍、济宁剧院等重点单位和复杂场所,治安管理难度较大、安全保卫任务繁重。他常说,“辖区内有一分不太平,我心里就有十分不安宁”。为了辖区内居民、单位的安宁,他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就连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也操办得不能再简单了。为不影响工作,程广泉不顾岳父岳母及亲朋好友的劝说,硬是把婚礼安排在晚上举行。1972年4月9日,上了一天班的他回到所里,跟爱人邵淑琴举办了一场没有主持人也没有伴娘的“特殊婚礼”。至今,年近70的邵淑琴对当时的场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79年3月,济宁五中师生的自行车一度被盗,程广泉在其他同志的配合下,经过一个星期昼夜奋战,将案件成功破获。随后,他又连续四天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道路到乡村先后追回赃车26辆,并亲自动手将破损的车子修好、擦拭干净,逐一送还到失主手中。他对同事说,我们不光要破了案子,还得把老百姓的损失追回来,赃物追不回来、送不到他们手里,我们不好交代。

为及时破案,他同战友一连几天摸排线索、走访调查,几昼夜不能合眼、顾不上家,是常有的事。

1993年程广泉母亲过90大寿那天,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都早早到了,唯有他还没来。兄弟几个都埋怨说:“这么多人只等他一个”。老母亲也连连念叨:“广泉咋还没来呢?”一家人轮番到村口等他。直到快12点时,大家才把他盼来。程广泉见兄弟几个都耷拉着脸,赶紧来到母亲跟前“扑通”一声跪下说:“娘,俺来晚了!”刚才还一脸怨气的母亲见他忙成这个样还能来,一把抓起他的手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开始吧!”就什么话再也没说。原来,程广泉是从一桩案子的现场起赃后,火急火燎赶来的。

程广泉在日记中写到:“民安我荣,民忧我耻,我为人民管治安,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他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精心挑选了52名离退休干部分别担任楼院长、治安员,实行“四定一奖”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全区推广。他经常组织专门培训,深入社区居民楼院研究防范措施,指导加强治安防范。针对付家街的58户双职工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的实际,他经常到该小区巡逻,组织成立由12名居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看门望锁、邻里守望,实现了连续数月未发案。邻里之间发生了矛盾纠纷首先想到就是把矛盾交给广泉,让他帮助处理。他不厌其烦、有针对性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再难调解的事,他总是能把疙瘩解开,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为做好辖区户籍管理工作,程广泉刻苦学习有关业务知识,进百家门、认百家人,逐一登门核对户籍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辖区情况熟记于心,被群众誉为“人口管理的活字典”“辖区情况的活地图”。

有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居民史新安早起下楼买早点,一出门看见个黑影在楼道里,不仅浑身一颤,大喊一声谁,那人忙转过身歉意地说,“我,是我,程广泉!”原来,当时已46岁的程广泉为克服年龄偏大、记忆力稍差的困难,针对辖区户数多、迁入迁出变动大的实际,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借用楼道灯光,抱着户口簿逐楼逐户熟记户口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1992年,在分局开展的“万人评选最佳户籍民警”活动中,他一举夺魁。

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并总结出了“脚勤、嘴勤、手勤、脑勤”四勤工作法。程广泉管理的付家街居委会多次被评为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原居委会主任郝雁苓说:“这些荣誉,都凝聚着广泉的心血和汗水。”

程广泉十分关心辖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从在校学生入手,经常给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和法制教育。他制作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宣传展板,逐个深入居民小区、企业单位、中小学校,结合典型案例,向居民、学生进行法律宣传、讲解防范常识。他教育小学生从小应遵纪守法,做守法少年,学生都知道校园里有一位穿警服的“园丁”。

对失足青少年,他既像父母又像严师,“不能让这些孩子再走邪道了”,程广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济宁拔丝厂青年工人小吴,因结伙偷盗被判徒刑。刑满释放后,小吴生活无着,情绪十分消沉。为此,程广泉三番两次到拔丝厂做工作,终于感动了厂领导,从而吴某又回到该厂工作。随后,程广泉又同厂里和街道居委共同组成帮教小组,对小吴关心爱护、鼓励引导,让吴某时刻都能感受到党和组织的温暖,最终使吴某又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翻开程广泉那厚厚的一叠日记,每一本扉页上都端端正正写着“爱民、便民、利民、为民”。他视百姓为父母,时刻将人民的安危、疾苦挂在心上。他把每家的困难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常年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辖区内十几户孤寡老人、军烈属。

辖区居民白西奎夫妇都是盲人,三个孩子流落社会,老两口常常独自垂泪,程广泉经常抽时间陪老人拉家常,帮助料理家务。老人脚脏了,就帮他们洗脚,指甲长了,就帮他们剪指甲。每一次两位老人一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就知道是“程儿”来了。程广泉妻子邵淑琴回忆,从1972年到1996年的24个年头里,逢春节和中秋,程广泉都是陪辖区老人过的。有一年中秋节,圆月已经高高挂起,李殿英老人还扶着门框等着广泉,心里想着“往年这个时候广泉早该来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盼到广泉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老人老远就对广泉说:“我知道无论早晚你都会来的。”程广泉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要不是有案子,脱不开身,我早就来了。”付家街1号80多岁的烈属薛永贞夫妇,逢人就夸:“广泉比亲儿子还亲!”

程广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日夜奔波、不辞劳苦,他那熟悉的身影穿遍了付家街的大街小巷。他常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一大一小,折射出了程广泉对百姓的无限热爱和公仆情怀。他从到付家街的第一天,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周苏氏的全部义务,买面、买煤、扫地、挑水、看病,直至老人去世,整整18年。周大娘临终前念叨着广泉,对他说,“广泉啊,18年大娘把你拖苦了,亲生儿子也比不上你,大娘死了也忘不了你的好!”

程广泉用无私面对人生,用奉献诠释人生,在生命的每一刻心里装的都是辖区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说,“自己穷一点,吃穿孬一点,感觉并不比别人低一头,工作做不好,才觉得比别人低一头”。在城里工作近30年,他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半旧冰箱是亲戚搬家后送的,水壶、脸盆都打着补丁。

为了便于接受群众监督,程广泉自制了群众监督牌,制定了10条为警清廉公约,在辖区内聘请18名离休干部、群众代表为监督员。

付家街群众都知道程广泉办事认真。有一次程广泉为辖区居民贺继元办理了“农转非”户口,一家人万分感激,想表示一下感谢。该送点什么好呢?既能表达心意,又能叫广泉收下,他们着实琢磨了好几天。后来一想广泉家那顶蚊帐早该换了,花个十几块钱买个新的蚊帐送给他,能算得上送礼吗?结果是新买的蚊帐也是原封不动被程广泉退了回来。程广泉五弟程广杰回忆,大哥、二哥为其孩子农转非、找工作的事都找过四哥,但他反复说国家的政策不能变,不符合政策,即使自己儿子的事也不能办。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程广泉先后被授予区劳动模范、十佳政法干警、学雷锋标兵等20多个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连续三届当选区人大代表,但他居功不傲,始终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长时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仍痴心不改顽强拼搏,用生命履行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终生为民,死而后已”的人生诺言。

程广泉从小心中就有个梦想,能到祖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前留个影,但病前一直未能如愿。得病后,他到北京检查病情时,如愿与妻儿在天安门前留影。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在北京看病期间,古槐街道办事处赴京考察人员顺路去探望他,大家已知道他的病情,都想多陪陪这位扎根百姓心中的雷锋式片警,便硬邀他一起去游览长城。在坐车去的路上,气氛有些沉闷,似乎大家都回忆着同他在一起的往事。这时,程广泉说,“我给大家唱首最喜欢的歌吧”。当唱到“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时,车上的人都潸然泪下。

即使住院看病,程广泉也不忘学习和工作,将圆珠笔、笔记本、《人民警察法》视为“三件宝”。他忘不了他管理的那片辖区,忘不了辖区内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忘不了那些上学的孩子们。有一次夜里,他偷偷从病房里溜出来,到他熟悉而难忘的辖区转转,溜得累了就躺到警务室沙发上睡了一夜。1996年5月27日,给程广泉做手术的刘秉学教授惊呆了,“按理说常人的骨头应该是坚硬的,而广泉的肋骨被癌细胞腐蚀,轻轻一弹就断了”,“在半年前,广泉就应该感觉到左肋部疼痛,真不知道,这半年程广泉他是凭一种什么精神撑过来的。”住院期间,他再三嘱咐妻子一定要把市政府救济他的一万元捐献给希望工程。

1996年8月16日9时55分,程广泉与世长辞。当他离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的群众纷纷到殡仪馆为他送行。付家街、于大街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抬着亲手扎制的花圈吊唁广泉,泣不成声。80多岁的李大娘听到广泉病故的噩耗后流着泪去悼念广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程儿”的好处:“这些年来,广泉和亲儿子一样照顾俺,程儿是好人哪,怎么不让我去替他死啊。”

程广泉去世后,省、市、区党委和政府先后作出了向程广泉学习的决定,社会各界迅速掀起向程广泉学习的高潮。1996年9月10日,程广泉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省市区各级领导先后为程广泉的先进事迹题词,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争相宣传报道他的先进事迹,以程广泉事迹改编的电视剧《民警程广泉》,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省、市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慰问程广泉家属,程广泉两个儿子也先后光荣加入公安队伍,因工作突出,多次受到市局、分局表彰。

程广泉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活着,他是一面旗帜;倒下,他是一座丰碑。他用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昭示了他是党的优秀分子、人民的好儿子、人民警察的光辉楷模。

程广泉虽然走了,可他伟大的精神长存、崇高的风范永在。学习程广泉,弘扬广泉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让我们以程广泉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打造最安全地区、建设最满意队伍,努力为群众撑起一片平安和谐的天空。

宣讲人:张弛本文编辑:赵厚峰徐斐

新闻推荐

济宁孩子的火柴枪 王兴义

火柴枪,也叫洋火枪、链条枪。那时候的一些老人,仍习惯把火柴称作“洋火”。中年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只称它作火柴。“枪”的主...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