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焕发新的活力 访国家一级演员、济宁文化英才吴肖华

济宁日报 2019-09-20 09:15 大字

戏曲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学的特殊传承载体,并成为社会进程中活的风景和档案。戏曲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一样,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和人民生活。吴肖华凭借良好的表演天赋和对戏曲的不懈追求,相继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创排打造了一批优秀作品。

35年来,吴肖华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高研班、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高研班进修,今年入选国家文旅部组织的戏曲人才高级研修班(千人计划),现为中国导演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戏剧协会副主席、山东梆子非遗传承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副院长,是目前省内外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戏曲人才,理论、创排、示范、指导融于一身优秀年青导演。

吴肖华饰演过的作品及创排获奖剧目《圣水河的月亮》,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河都老店》获第十届山东省艺术节优秀奖,《孟母》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第十一届山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家有贤媳》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优秀奖和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和百姓大舞台活动中,吴肖华每年在各县市区展演200余场。在她的眼里,戏曲的传承要比从事戏曲工作更为重要。她曾经连任两届济宁市艺术学校戏曲班身段教师,她们的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奖项。

吴肖华任职业务院长七年来,严格要求全体演职员,强调细节,精心指导。从排练到演出,一丝不苟。《花木兰》《打焦赞》《挡马》等部分经典折子戏,均获得省市级最高奖项。

“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如何在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下提倡传统文化教育,是我正在探索并努力完成的人生使命。”吴肖华说,下一步他们将把具有济宁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拍摄成电影、微视频等,放到网络上,放到手机平台上,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订单式播出,同时吸引更多的创意团队,将优质剧目、作品采用电影的形式拍摄出来,让戏曲跟影视相结合。

继续研读导演法,研究传统文化,精读戏剧理论,把一生所学到的、积累的戏曲舞台的表演经验、导演理论及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济宁市戏曲舞台多创排一些有地方戏曲新的舞台风貌和审美情趣,熔歌、舞、乐、唱、念、做于一炉,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跃然在舞台,给人以清新、浓烈的审美体验,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能走进剧场,让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闻推荐

牢记初心迎国庆 花团锦簇靓济宁

随着国庆节的临近,济宁市开始在街头广场、公园景点摆花布景迎接国庆佳节,处处花团锦簇的美景和迎风招展的时令鲜花,将把济宁...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