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生命科学中心建设推进指挥部 干部一线淬火,贴身服务重点项目

大众日报 2019-09-03 09:34 大字

济宁生命科学中心办公楼。□本报记者孟一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绪言张嘉衬

不用征地调地、不用垒砖盖房,和很多需要进行大量建设的重点工程不同,济宁生命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生命科学中心”)项目的推进,理论上只需要把一个个进驻项目安稳地迎进已盖好的4层办公楼里就万事大吉了。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简单的工作,济宁高新区却“硬”塞进了一个指挥部,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现在已有30个项目开始进行装修,还有20个准备进驻,这些看上去个头不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每一个都掌握着核心技术,所以他们对实验室、办公空间等环境要求各不相同,且都格外严苛。”在济宁健康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健看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面对这50多个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项目,济宁高新区可一点儿马虎眼都不敢打。

今年6月,济宁学院抗肿瘤靶向药研究院决定进驻生命科学中心,和项目计划书一起递到指挥部工作人员手里的,除了选择的楼层、房间,还有一整份的实验室装修标准清单:GMP洁净实验室、隔音墙壁、专业实验台柜、研究用净水系统……每一项的要求都很细致。对此,指挥部找到了专业的团队实地考察办公空间并进行方案制定,因为指挥部就设在项目一线,每天两次的现场协调调度让复杂的装修工程少了很多麻烦,一条条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以出人预料的速度陆续出炉了。

具体项目有细设计、整体项目有大规划,把规划设计做在项目进驻前,为生命科学中心的硬件配套节省下了大量的资金,更大幅提升了办公楼的公共服务职能。“就说净水系统吧,进驻项目的用水要求都是实验室级的,有的项目主要用超滤水,有的用反渗透水,还有的会根据实验状况选择过滤方式。这时候,如果我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作净水系统,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很低。”生命科学中心执行主任王元略说,既然净水设备是进驻企业的普遍需求,那何不将系统做进整栋大楼,方便企业各取所需呢?

目标既定,指挥部和设计团队加班加点了解所有企业的需要,按照小设计与大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室高度聚集的二楼整体布设了多用途净水系统,设置在楼层四角的设备可方便所有实验室按需求进行净水模式的选择,一次建设满足了全部需要。像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生命科学中心比比皆是。

如果说超前一步的设计规划为进驻企业克服了硬件装修的重重困难,那么,指挥部工作人员与相关职能部门一对一的联动办公,则让进驻企业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今年4月份,一家从事药物临床实验和药效评价的比利时纯外资企业漂洋过海来到济宁,对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客商来说,小到怎么给公司起名、大到如何进行公司注册,全都无所适从。面对一脸迷茫的比利时客商,负责对接商务局的指挥部成员王浩然直接跟进,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拉出了成立公司所需准备的全部材料清单,开通“绿色通道”帮着企业办手续,贴心周到的服务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落地。

生物医药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很大,指挥部就联合高新区“人才联盟”,把专场招聘会办进高等院校;进驻项目数量多、问题杂,就采用项目包保制度,责任到人、专人专靠,并通过每周例会,对企业遇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跟踪、回访……“天天碰头、周周总结,使生命科学中心项目以极快的速度推进,而一线工作法,不仅通过任务分解的形式让很多过去抓不住要害的工作变得有迹可循,更加深了进驻企业对地方政府的信赖,优化了发展环境。”张健说,让指挥部“扎”入项目一线不仅是他们大干三季度的核心思路,也是最有力务实的方法。

新闻推荐

公园里卖菜 垃圾堆地上 动动手指 问题即改

本报记者李姣近日,济宁文明随手拍平台收到市民反映,每天下午5时左右,在人民公园南门聚集不少流动商贩,影响公园秩序。接到反...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